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时间 : 05-01 投稿人 : Niko 点击 : 538 次

一、鱼病发生的原因:外因与内因、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

为了较好的掌握发病规律和防止鱼病的发生,首先必须要了解各方面的原因,鱼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查找根源时不应只考虑某一个因素,应该把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才能正确的找出发生鱼病的原因。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一)外部因素

1.化学物质

池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往往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周围环境、水源、生物活动、底质等有关。如果鱼池长期不清塘,池底会堆积大量没有分解的剩余饵料和鱼类粪便等积累物质,这些积累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同时还可能会释放出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其超量时会毒害鱼类。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工厂、矿山和城市排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益增多,有些地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比较高,有些重金属毒物轻则影响鱼的健康,重则引起鱼的大量死亡,使鱼的抗病机能削弱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在这些地方修建鱼池也容易引发疾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2.酸碱度

养殖水体应以PH6.5~8.5为宜,水体PH值低于5或高于9.5时,会使鱼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3.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的生长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在低溶氧时,水中鱼对饵料的利用率较低,体质渐虚,溶解氧低至浮头时,如果短时间内不增加水体溶氧量就会造成鱼体死亡;溶解氧过多,或过饱和时,则又可能会使水花(鱼苗)或苗种患气泡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4.水温

水生动物在正常条件下,体温是随着外界的水温变化而变化的,外界水温变化过快,鱼就难以适应,容易造成死亡。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苗种在运输过程中和下塘时要求水温变化不超过3℃,长期的高温或低温对鱼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水温过高时可使鱼的食欲下降,苗种进温室越冬时,进温室前后的水的温差不能相差过大,相差3℃时就会引发鱼病或死亡。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5.机械性损伤

拉网捕鱼,鱼种运输以及人工授精时的操作不当,常使鱼受伤,引起组织坏死,同时伴有出血现象,使鱼容易被水霉污染。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二)生物因素

一般常见的鱼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而引发的,另外还有一些直接吞食或直接危害鱼的敌害生物,如池塘里的青蛙会吞食鱼的卵和幼鱼。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三)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过大和混养比例不合理

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比例能够增加鱼的产量,但当放养密度过大时会造成缺氧并降低饵料的利用率,导致鱼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体型大小悬殊,同时由于缺乏正常的活动空间,加之代谢物增多会使其正常的摄食生长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高。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另外,不同规格的鱼同时饲养会发生大欺小或相互追咬的现象,长期受欺负的鱼、被咬伤的鱼往往有较高的发病率,当然鱼类食性不同,混养时应注意比例和规格,如果比例不当不利于鱼的生长。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2.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鱼的生长发育的需求,如长期缺乏或欠缺维生素、无机盐,同时不清洁或变质的饲料,投食不均匀及水草丛生,水质恶化,投喂不规律等均能引发鱼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3.饲养池及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养鱼池特别是其底部设计不合理,是不利于池中残饵和污物的彻底排除,易引发水质恶化时发病,进排水系统不能独立,一池鱼发病往往会传播导致另一池鱼的发病,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大面积精养或流水池养殖时更要注意预防。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4.消毒不彻底

鱼体、池水、底质、食场、工具等消毒不彻底,会使鱼的发病大大增加。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5.检疫不严

从外地引种时,未经检疫,使伤鱼、带病原体的鱼混入池内,从而引发鱼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四)内在因素

一条鱼是否得病,除上述外在因素外,主要还取决于鱼的内因,即鱼的免疫力,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疾病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如出血性水肿病会引起鱼大面积的死亡,而三代虫病等引发的疾病危害要小得多;另外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同一疾病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如苗种期得小瓜虫病的机会要大于成鱼期。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

二、鱼类患病的源头

鱼类患病多是鱼体与其生活的水环境不协调的结果。一方面鱼体质差、抗病能力弱。另一方面,水体水质不适合鱼类生活,存在危害鱼类生活的病原体等致病因素。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环境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池塘条件三个因素。物理因素,主要为水体温度和透明度。一般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透明度会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会加快,鱼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等。化学因素也就是化学指标,通常是指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也是导致鱼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养殖池塘中化学因素主要是溶氧量、pH值和氨态氮含量,在溶氧量充足、pH值适合和氨态氮含量比较低的时候,鱼病的发生率自然不高,反之的话就很容易发病了。比如在缺氧的时候鱼体很容易感染烂鳃病,pH值低于7时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氨态氮含量过高时极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池塘条件主要的就是指池塘的大小和底质。一般来说较小的池塘温度和水质变化都是比较大的,鱼病的发生率也会比较大池塘的高。底质为草炭质的池塘pH值一般都会比较低,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导致鱼病发生率较高。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底泥厚的池塘,病原体含量高,有毒有害的化学指标一般也比较高,因而也容易发生疾病。很多的鱼病可能都是由于各种的生物传染,某些生物侵袭鱼体所导致的,这些来讲都应该算是生物因素了。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很多的鱼类生病都是由于一些个微生物和寄生虫,正是由于他们在鱼类的体表或是体内寄生生活,它们就需要鱼体的营养,这样一来就会破坏鱼的组织和器官,严重的影响了鱼类的生命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性疾病。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另外,还有一些生物,如水藻和水绵等,它们在池塘大量繁殖时,消耗肥料使水质变瘦,同时影响鱼类活动,也妨碍打网操作,有时甚至会把鱼网死。水蚤、鸥鸟和椎实螺等是鱼类寄生虫的宿主,对鱼病的发生影响很大。水鸟、水蛇、水生昆虫、肉食性鱼类和青蛙等,这些都能直接伤害或吞食鱼类。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人为因素,在精养池塘,人为因素的加入大大的加速了鱼病的发生,如放养密度过大、大量的投喂人工饲料和机械性操作等等,都会使鱼病的发生率大幅度的提高。鱼的体质因素主要为品种和体质,是鱼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也是鱼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一般杂交的品种较纯种的抗病力强,当地品种较引进品种抗病力强。体质好的鱼类各种器官机能良好,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都很强,鱼病的发生率较低。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鱼类的体质也与饲料的营养密切相关,当鱼类的饲料充足,营养均衡时,鱼的体质就会比较健壮,较少得病,反之体质较差,免疫力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极易感染发病。同时在营养不均衡时,又可直接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有时由于拉网运输时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严重,一时间很难恢复,导致病菌乘虚而入,使得鱼病发生。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三、鱼病的诊断:根据内脏的多种症状来精准判断病因

在诊断鱼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对鱼的体表和鰓部进行检查之外,鱼的内脏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检查的内脏内容是有很多的,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地做好观察工作。

1.解剖观察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首先我们需要将病鱼放到解剖盘内,之后我们还要用剪刀或是手术刀将一侧的鱼鳞清除掉,在清除掉鱼鳞的地方,将鱼的皮肤剪开,还需要剥去一部分的皮肤,观察皮肌肤是不是变成了红色。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然后我们再在肛门处下剪,一直往上剪一直剪到鱼体腔的背部,在转过来向前剪,一直剪到鱼的鳃盖后缘,另一路要沿着鱼的腹中线往前剪,一直剪到鱼的鳃盖后下缘,最后我们需要将这一部分的皮肤整个的去掉,就可以露出鱼的内脏器官了。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观察了,首先要观察鱼的腹腔内是不是有腹水,如果是有腹水的话,腹水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有没有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寄生虫,常见的寄生虫都有鱼怪、线虫、舌状绦虫和长棘吻虫等等。然后我们要仔细地将体内的各个器官用剪刀分开,分别仔细的观察每个器官是不是有患病的症状。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肝胰脏:有没有肿胀的情况,有没有变色的情况,是不是呈花斑状,是不是有白点,是不是有脓包和结疖等。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胆囊:是不是肿大,是不是颜色变淡,是不是变得稀薄。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脾脏:是不是肿胀,是不是有颜色的变化,是不是呈花斑状,是不是又出血的点,是不是有脓包和结疖等。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心脏:是不是有肿胀的现象,是不是有血点或者是出血斑等。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肠道:取出肠道,用剪刀一直剪到后肠,分成前、中、后三段,放在解剖盘中,轻轻把肠道中的食物和粪便去掉,然后进行观察。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如果发现肠道全部或部分出血呈紫红色,就有可能是肠炎病和出血病。前肠壁增厚,肠内壁有散在的小白点或成片状物,可能是粘孢子虫病或球虫病。在肠内寄生的较大的寄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这些都是容易被观察到的。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孢子虫)

2.肉眼检查

用肉眼检查主要以症状为主,我们需要观察各种各样不同疾病的临床症状,一种疾病通常会有好几种不同的症状,我们就拿肠炎来说,有鳍基部充血、蛀鳍、肛门红肿和肠壁充血等症状。如果是同一种症状,很多的疾病都是可以出现的,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性赤皮病、烂鳃和肠炎等病,都会出现体色发黑、鳍基部充血等症状。所以,用肉眼检查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抓住典型的症状进行综合的判断。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一般来说肉眼的观察已经可以说是鱼病主要的诊断方式了,毕竟有些的鱼病我们是可以直接地看出有明显的症状的。不过如果同一尾鱼体并发两种症状,就很难确定到底患了什么病。还有的症状是好几种鱼病都同时存在的,就比如说体色变黑、蛀鳍、烂尾和鳞片的脱落,还有鳃丝分泌的黏液等等多种的症状均在多种鱼病中出现。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靠肉眼是不能完全确诊到底是换了什么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用显微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了。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显微镜观察的话必须使用活体后者刚刚死亡的病体。

正确分析发病原因,才能精准诊断鱼病

四、鱼病诊断的求诊现状

很多人利用互联网工具求诊,比如微信、QQ、远程系统等,既迅速快捷又引起众多网友注视,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人只拿出一张或几张鱼生病的图片或视频,就以为可以借助网友们的认诊,就轻松了事了。殊不知鱼儿生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很多因素(如本文上述内容)共同促成的,如果单凭病鱼症状而忽略各种内、外因素就判定病种,这犹如"盲人摸象"是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的,且会延误诊治,应力求铺叙相关情景为宜。

相关文章

  • 秋季鱼病防治的重点是泛塘
    秋季鱼病防治的重点是泛塘

    昨天立秋了,随着秋季的进入,预示着气温走向是逐渐降低,当遇到大副度的降温,并伴随大风的话,会加速水体的对流。如果养殖水体水较深,平时没有去注重用芽孢等微生调节水质,当一旦形成水温分层,这个时候发生水体对流,那泛塘死鱼在所难免。这是成都周边昨天的天气情况,头一天最高气温还在35度,突然的大副降温,对于养殖水体可不是一件好...

    1645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超详细的青鱼药敏实验案例
    超详细的青鱼药敏实验案例

    4月中旬,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客户赖清金,鱼塘的青鱼鱼种发生死亡情况,服务老师和业务员及时送检病样至漳州药敏实验室进行鱼病诊断。据了解,该客户放苗后出现一段时间死亡,由于3月份长时间连续阴雨天,青鱼吃食性很差。4月初开始慢慢吃料,且用敌百虫杀虫一次,4月中旬开始发病,大量死亡。1、病样体表观察体表观察发现病样尾鳍、臀鳍、...

    2011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 早春养殖鱼类需做好开口防病工作
    早春养殖鱼类需做好开口防病工作

    作者:武汉华扬广西办事处 王明闯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殖鱼类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生长季,但是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水温20度”就是其中一道坎。如果“带病开口”就又会赶上“清明”前后的虫害和其他病症。常规养殖鱼类进入越冬状态当水温由高降到20度时,其肠道问题的发病情况会大大降低,随着温度...

    101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黄鳝培育种苗的主要技术-药物消毒与施肥培水
    黄鳝培育种苗的主要技术-药物消毒与施肥培水

    1.药物消毒放苗前的药物消毒是指对即将放苗的池子用药物进行消毒,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1)消毒时间鳝苗池药物消毒时间为鳝苗入池前7~10天进行。如果用药后时间过短,即用药过迟,往往因药物毒性未完全消失而出现鳝苗进池中毒现象;如果用药时间过早,会因药性消失苗池又滋生致病生物和敌害生物。(2)消毒药物清池消毒的药物...

    2023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春季鮰鱼败血症的防控方法
    春季鮰鱼败血症的防控方法

    近年来全国斑点叉尾鮰养殖区域每年春季开始,鮰鱼成鱼陆续暴发死亡,利洋公司技术部经现场调查初步确诊为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发病急,死亡量大,给鮰鱼养殖造成巨大损失。加之今年新冠疫情原因,餐饮行业消费乏力,很多水产品都滞销压塘,池塘“超负荷”运行,更是给疾病可乘之机。本文对春季鮰鱼败血症的流行情况做介...

    106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淡水鱼病防治技术的“八宜八忌”
    淡水鱼病防治技术的“八宜八忌”

    1、宜无病先防,忌病后寻药。鱼类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观察到,待发现时病鱼常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给用药带来困难。2、宜定期预防,忌人防我防。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温期鱼类易发水霉病,初夏、中秋易发草鱼及青鱼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温期则是暴发性鱼病的高发季节。根据鱼病发生的这种规律性,可以超前预防。3、宜...

    106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猪痘病的防治方法及治疗方法
    猪痘病的防治方法及治疗方法

    猪痘病是养猪常发的一种病毒,是由痘病属的一种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危害,感染后猪身体上会产生丘疹、水疱,是夏季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普遍认为病毒是由两种病毒引起,一种是痘苗病毒,另一种是真实的猪痘病毒。因为都能产生相似病状。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讲怎么预防和治疗猪痘病。一、发病症状由痘苗病毒或是猪痘病毒感染后就会在住的身体上...

    261 养殖教学 动物病害防治 养殖知识
  • 冬季低温季节水产养殖户防治寄生虫的建议
    冬季低温季节水产养殖户防治寄生虫的建议

    在稳定的生态水环境中,通常大部分寄生虫、细菌、真菌等不对鱼水产动物造成明显的威胁,病原体和水产动物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然而当水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或者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起病原体的大量侵入,从而导致寄生虫病的爆发。影响及危害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

    124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四种中草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使用
    四种中草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使用

    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的目的是养成的商品虾是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绿色的、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在养殖期间应禁用抗生素,选用合成的抗菌中草药,多用天然营养药物。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1、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为蒜素和大蒜新素。其中紫皮大蒜的抗菌能力较强,对许多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等引起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用药浓度为20~50毫克/升...

    2902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虾类专题 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 南美白对虾养殖方法
  • 水中溶氧与水中有害物质的关系
    水中溶氧与水中有害物质的关系

    当水体严重恶化后,最易产生诸如氨态氮和硫化氢等等有害物质,硫化氢严重产生后都具有强烈的一种刺激气味。最明显的症状是其味与臭皮蛋味相似。凡有臭味的池塘,表明水体恶化到了极点,就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等都是在池水不良时产生的。但也必然伴随着池...

    1691 淡水养殖 水质调节技术 养殖水质 养殖水质调节 养殖水质调节方法
  •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控肠道病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户如何防控肠道病

    肠道是肩负着营养药物吸收、病害防御等重大功能;肠道的粘膜层是吸收和防御前沿部位,一旦被破坏,导致肠茸毛变短消失,则极大的影响肠道的吸收和防病功能。【肠道病发生的原因】1、摄食量大增,肠道负担加重2、饲料所含霉毒素损伤肠道3、摄食了含有害细菌的细菌团粒4、池底有害菌滋生,饲料沉到池底粘附了有害细菌5、藻毒素破坏肠道6、投...

    1346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雏禽开口药的合理应用
    雏禽开口药的合理应用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养殖户已经习惯在进雏时使用一些药物,代替传统的葡萄糖水,来减轻雏禽因环境、长途运输、高温等各种应激,提高雏禽的成活率,但是由于雏禽生理特点,有些药物是不适合作为雏禽开口药的。当前开口药的种类:1、营养性添加剂类:这类比较常见,可供选择的主要有多维、电解质、氨基酸与葡萄糖等制成的复合制剂。此类产品...

    201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甲鱼肿肝病中草药防治
    甲鱼肿肝病中草药防治

    甲鱼肿肝病也叫肝炎病、坏肝病,是一种综合性肝病,主要发生在规格200克以上的甲鱼,发病严重的死亡率可达20%左右。笔者在指导养殖户用中草药防治甲鱼肝炎病的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发病原因甲鱼肿肝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脂肪肝性肝肿主要是长期投喂高脂、高胆固醇饲料或饲料蛋白质中缺乏蛋氨酸、胱氨酸所致。药源性肿...

    225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猪常见病首选药治疗(三)
    猪常见病首选药治疗(三)

    猪的病毒病七、猪流行性感冒1、本病特点: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是突然高烧,不吃,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鼻液,蔓延全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母猪衰竭,嗜睡,在不同孕期流产、死胎、少仔、木乃伊、弱仔及不孕。剖检气管有泡沫,肺水肿、间质增宽、紫红色凹陷外周有灰白色病变。2、首选药物:氨基比林...

    1548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淡水鱼类钩介幼虫病的防治技术
    淡水鱼类钩介幼虫病的防治技术

    由钩介幼虫寄生于鱼的鳃、嘴部、鳍和皮肤上引起。病原:虫体略呈杏仁形,有二片几丁质壳,每瓣壳片的腹缘中央有一个鸟喙状的钩,钩上有许多小齿,背缘有韧带相连。从侧面观,可看到闭壳肌和四对刚毛。在虫体中央又一根细长的足丝。蚌的受精和发育在母蚌的外鳃腔里进行,受精卵发育为钩介幼虫后离开母蚌漂浮于水中,一旦和鱼体接触,就寄生在鱼体...

    1833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