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中下旬到4月份,环渤海地区的海参主产地(山东、辽宁、河北)爆发了大面积海参吐肠的病害,特别在当下海参市场低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海参养殖户的利益。今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且波动较大,对海参生长无疑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北方部分地区海参病害已经爆发,最严重的还是海参吐肠问题。各大养殖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防范措施,关键还在于了解引起这种病害的原因所在。
一.饵料
1.饵料本身问题
自配料(发酵、颗粒料)普遍蛋白质偏高(鱼粉、虾粉、扇贝边、海虹干、豆粕)多达35%以上,存在着主要成分不达标(大叶菜发霉、国产鱼粉不新鲜、豆粕未熟化)、发酵不充分、没有促消化吸收的添加剂等问题。海参没有肝胰脏,不能分泌可以消化吸收动物蛋白的物质——胆汁酸。此类原因引起的海参吐肠表现为:海参打弯、拧劲、肠道发深黄色、念珠状。
处理办法:降低动物蛋白含量(18—22%)、添加海泥和砺壳粉、选用新鲜优质的主料(进口鱼粉、熟化豆粕)、发酵充分(插入竹棍,拔出时,以饵料顺着棍子自然滑下来为准)、添加诱食促消化的添加剂。
2.饵料投喂时间
3月中下旬到4月份投喂,期间正好是浮游动物、小型甲壳动物、杂鱼、螺类产卵繁殖的季节,容易引起水浑、爆发虫害,从而导致海参吐肠。
处理办法:封冰前投喂、低温肥水培藻、化冰后升温期投喂。
二.青苔多(黄管菜、绿管菜)、老绿水(鞭毛藻)、酱油水(甲藻)
出现这类情况的参圈往往水体的酸碱度(pH值)偏高,一般在8.6以上,伴随着水体中的红水母上浮,严重影响海参体内的代谢和渗透压的调节,海参长期处于停止摄食的状态。此类海参吐肠表现为空肠、腹腔积水、浅水区吐肠比深水区吐肠严重、嘴缩小。
处理办法:处理青苔、调节水色、降低酸碱度、提高水位。
三.药害(扑草净、敌百虫、菊酯类等)
每年的春天是大面积处理敌害、青苔的季节,而且药物残留会顺着潮沟渗透到其他的池塘,这时候海参表现发僵、发硬、停止摄食、嘴缩小、不伸展,同时死亡的青苔、虫、敌害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加速海参的吐肠。
处理办法:避开此期间的潮水再换水、强氧化剂解菊酯类的药残(打破苯环结构)、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
四.缺氧
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下旬,黄管菜陆续死亡腐烂,加上北方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底层水温比表层水温高,加重底层缺氧,导致底质发黑、发臭、底热。同时伴有水浑返底的现象,此类海参吐肠表现为海参肿黑嘴、肠道发黑有黑泥、肠道溃烂、海参腐烂发臭、镜检呼吸树有大量纤毛虫、深水深沟地区比浅水区严重。
总体分析来看,海参吐肠危害性较大,一方面没有肠道的海参夏天高温雨季很难度过;另一方面会影响秋天乃至来年春天的海参的一个产量。同样的都是吐肠,但是诱发的病因是不一样的,遇见问题要找到病根,对症解决,切不可盲目,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