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中的微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单环肝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肝脏病变促进剂。微囊藻毒素是蓝藻中的微囊藻属及其他属中的某些种类或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毒素有六十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最多,毒性最大的是MC-LR这种异构体。
产生微囊藻毒素(肝毒素)的蓝藻有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念珠藻、项圈藻和软管藻。产生节球藻毒素(肝毒素)的有鱼腥藻、颤藻和束丝藻。
之所以很多养殖户对于蓝藻的认知有很大差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算是同一种蓝藻也有毒株强弱之分,比如两口池塘同样都是爆发了微囊藻,一口池塘以强毒株为主,一口池塘以弱毒株为主,那么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
而池塘中蓝藻的强毒株和弱毒株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比如池塘中已爆发蓝藻,而池塘中的小虫子特别多,那么这个池塘中的蓝藻就会成为强毒株。究其原因:虫子不断地将有益藻类和弱毒株的蓝藻吃掉,剩下的强毒株虫子又不喜欢吃,这样就为强毒株蓝藻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尤其是16年,上半年气温偏低,造成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一旦出现蓝藻问题,其成为强毒株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今年的蓝藻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从预防做起,以及杀灭蓝藻之后的解毒改底工作都要做到位,马虎不得!!很多养殖户认为杀完蓝藻就万事大吉了,对于藻毒素的危害认识不足。其实当藻类死亡时才是藻毒素真正释放时!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数据来分析下水底立清对毒性最高的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
1.不同温度下水底立清去除藻毒素的效果。
由图表可以看出当水温在10摄氏度时去除率为92%以上,藻毒素去除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在30-40摄氏度为最高可以达到94%左右。
2.不同pH情况下水底立清对藻毒素(MC-LR)的去除率。
由图表可以看出,随着pH的升高,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当pH在9.0时对藻毒素的去除率为90%。
3.不同作用时间内水底立清对藻毒素(MC-LR)的去除率。
由图表可以看出当作用三分钟时藻毒素(MC-LR)的去除率为82%,当作用到十分钟时,去除率为95%。
由此可见,水底立清对于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在16年天气不稳定,藻类更替频繁的情况下,藻毒素问题更应得到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