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病毒性蚌瘟

时间 : 03-19 投稿人 : 平彤 点击 : 1492 次

病原体

病毒性蚌瘟 | 养殖病虫害防治

侵染育珠蚌的病毒,其大小一般在200毫微米以内,能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因此,常称“过滤性病毒”。侵染三角帆蚌的病毒有两种类型,一类为RNA型病毒,另一类为DNA型病毒,RNA型病毒主要寄生在蚌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中,药物比较易于治愈,而DNA型病毒则主要寄生在细胞核中,药物不易治愈。传播“蚌瘟”病的媒介藻,多属蓝藻类的一些种类,具有纤维质和果胶质共同构成的“外壳”,有一定的抗干燥能力。媒介藻如果附生在网具、钓具、浸洗过疫水的衣物和毛巾等物品上,则容易把“蚌瘟”病从一处水域带到另一水域。病毒靠核酸复制自己,其增殖速度十分迅速。侵染三角帆蚌的病毒多具趋光性和喜氧性,所以养殖在育珠水层中的三角帆蚌易受到侵染发病,而底养蚌通常较少发病。侵染蚌的病毒具有侵染专一性,通常侵染三角帆蚌的病原性病毒,对褶纹冠蚌不具侵染能力。对寄主藻类也表现出一定的寄生专一性。不同的病毒种类,喜温范围不同。有的“蚌瘟”病发生在7~9月高温季节,有的则发生在早春或晚秋季节。

治疗方法

将壳角蛋白结合剂先在盐酸酒精中分散成微细的蛋白颗粒。加水5000倍冲稀后泼洒在育珠水层中,使池水呈0.5ppm的浓度。配合使用CC—藻媒抑制剂,以杀灭“瘟病”传播媒介藻类,可消除继发性感染。采取改善育珠水域的理化性状的结合清池消毒杀灭藻媒等生态措施,亦有一定的效果。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