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淮北地区山羊流产原因的调查及防治

时间 : 06-12 投稿人 : 浩广 点击 : 加入收藏

从2002年10月至翌年春天,淮北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怀孕母羊流产事件,母羊多在怀孕3-4个月流产,甚至在产前10-20天发生流产。部分母羊是初产母羊,在流产前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偶见病羊流产前口渴、腹胀、腹痛、卧地等表现。针对上述情况,我中心组织人力前往各个乡镇农村进行调查取样,分析病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帮助农民养殖奔小康,实现富民强县工程。

淮北地区山羊流产原因的调查及防治 | 家畜养殖

一、病因剖析。山羊流产的病因据文献介绍,分为遗传性原因、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三大类。山羊与绵羊及牛等反刍动物相比,从生理方面对一些理化和气候因子的刺激产生的应激性要强烈一些,这是山羊流产率高于其它反刍兽的一个生理现象。

1、遗传性病因。主要是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有的地方系数增大,使致死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大,而造成流产。

2、传染性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

⑴病毒性病因。山羊口蹄疫病是间接引起山羊流产的一个原因。⑵细菌性病因。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杆菌、布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怀孕母羊流产。通过耳板和试管凝集实验及涂片、触片镜检抽检山羊及其流产胎衣胎盘,布氏杆菌在淮北地区山羊中阳性较少,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在此地区广泛存在,且对山羊影响较重。

3、寄生性病因。淮北地区的山羊多为农户散养,没有形成规模,半放牧半圈养,农户对寄生虫病防治意识差,没有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大量繁殖,致使母羊长期发热不爱吃草,随后出现贫血、体弱、引发流产,甚至死亡。

4、非传染性病因。从山羊流产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分析入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非传染性病因可分为土壤、气候、物理化学因子刺激、营养、管理5个方面。

⑴土壤因素:土壤中缺少Cu、Mn、Zn、Se、S等,在补饲中适量增加这些元素,可使羊只不发生流产。

⑵气候因素:是导致山羊流产的又一因素。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气候突变,气温忽高忽低,而此期正值羊只孕、产期,致使孕羊抵抗不住这种应激,导致许多孕母羊发生流产、死亡现象。

⑶物理化学性刺激:山羊流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淮北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入冬以后,农户以玉米秸秆、黄豆秆饲养为主,而这2种秸秆上残留有农药,使农药在体内蓄积引起孕羊流产。误食流产药物(激素类添加剂)、出入圈门的拥挤、公羊的爬跨、孕羊之间的争斗、奔跑时滑倒,腹部被硬物撞击、长期睡在水泥地面上腹部受凉等也可引起孕羊流产。

⑷营养不良:导致山羊流产的重要因素。淮北地区是半放牧半圈养。其膘情是夏壮、秋肥、冬瘦、春乏。冬春秋是发生群体营养不良的季节。饲草单一(玉米秸、豆秸为主),缺乏青绿饲草。饲料以玉米、麦麸为主,缺乏常规元素(Na、K、Ca、P)和微量元素(Cu、Mn、Zn、Se),对于孕母羊来说,尤其需要VA、VE。孕羊在此期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满足胎儿的需要,一旦营养不足和补饲量不足将引起羊只的流产。

⑸管理因素。管理不当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主导因素。忽视管理,不做羊群运动,不及时补喂、不饮水、不防寒、羊群拥挤、不分栏等均可引起山羊流产。

二、防治

1、用已有可控制的传染病菌(毒)苗,严格按期按剂量对养群进行预防接种,控制住由传染病引起的山羊流产和死亡。

2、采用新的驱虫兽药(阿福丁、伊力佳、虫克星),春秋定期驱虫,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

3、对流产母羊及时使用抗菌消炎药品。对疑似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衣物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4、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羊群(特别是舍饲羊群)的运动,保证每天不低于2小时,控制由管理不当,如拥挤、缺水、采食毒草、霜草、发霉秸秆、受冷等因素诱发的流产。

5、驱虫后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6、实行科学分群管理,对产羔母羊、羔羊、空怀母羊、公羊合理分群,减少争斗机会。制定冬春引、喂标准,加强母羊饲料营养,怀孕后期标准高于怀孕前期和空怀期标准,对补喂羊只做到定时定量,不喂霉变的饲草饲料。

7、圈舍要清洁卫生,阳光充足,干燥通风良好,经常打扫、定期消毒棚圈,防止疫病传入。

8、补饲常规元素(Ca、P、Na、K)和微量元素(Fe、Cu、Mn、Zn、Se)及VA、VE、VD等维生素。

9、坚持自繁自养,购进羊只要隔离观察,确认无病者方可入群,不到疫区购买草料及其他物品。

(来源:《安徽农业》2004.11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