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标杆对以菌养藻的定义与表述:用具有营养活性的益生菌复配体来为有益藻类的迅速繁殖生长提供持续的营养盐,以有效保障有益藻类的正常交替性繁殖生长,从而实现水体菌藻相的稳定,防控应激性和感染性病害,有效为对虾的正常、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一、定义解释:
① 营养性:一方面要能保证为藻类的迅速生长直接提供营养源;如高活性氨基酸、能量多糖、B族维生素、腐植酸、矿物微量元素等;二是能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营养源、碳架和附着载体。
②益生菌复配体:
a.、必须为一类具有天然活性厌气性和兼气性有益菌群。具有天然活性的技术标准为:逆抗性强,对池塘养殖水体的PH、盐度、水温、抗生素和消毒剂药残表现出广泛的低敏感性,并能迅速繁殖为优势种群。
b、我们育选的益生菌标准为:具有产酸产酶性良好的酵母菌群、乳酸菌群、纳豆菌群、复合芽孢菌群、硝化与反硝化菌群的复配体。
二、为何是“以菌养藻”而不是“以肥养藻”为主?
①以肥养藻的优缺点:优点能为藻类的迅速生长提供直接的营养源动力,有效、及时抢救倒藻,迅速提高水体的生产力,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缺点为营养源不可控性,易引起藻类的大量疯长和大量死亡,因而引起PH波动过大,导致投苗成活率低!南美白对虾对于pH值的要求:前期(3公分前)正常pH最好是在7.5-8.5,后期(5公分后)pH值最好是在8.0-9.0。前期适当低一点,可有效保证成活率;后期适当高一点,可有效防控亚硝酸的增加。但以肥养藻易因为藻类的疯长而导致PH过高,一般有阳光天的下午会易超过9.0以上。另一方面,以肥养藻,如用量和施肥的时机控制不好,天气变化易引起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
②通过益生菌来矿化水体的有机物转化为藻类生长的营养盐的好处:
a、具有持续性和可控性,一方面可持续、均衡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盐,有效稳定藻相,防控藻类因水温、光照、下雨等气候的变化而大量死亡;另一方面通过对营养盐的限制性转化作用来有效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避免藻类大量疯长,引起PH过高。
b、有效分解有机污物,氧化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净化优化水体,降粘去浊,增加自然溶氧,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易造成金藻、甲藻、裸甲藻、蓝藻等有害藻类繁殖为种群优势,导致对虾出现早期中毒性慢料、脱壳缓慢和偷死。
③春季露天养殖,气候多变,养殖前期一般水温较低,光照较弱,藻类细胞代谢酶的活性较弱,如果肥水产品下得过多,导致水体当中有悬浮有机物颗粒过多时,虾苗(鱼苗)鳃部容易粘脏、呼吸不畅,进而导致应激乃至发病。藻类少,水体清瘦,对虾饵料少,自然生长缓慢,但我们可通过用营养性益生菌+高档料来促进水色稳定和对虾的生长,如用酵素菌营养液+开口料或虾片浸泡一晚后于投苗后第二天开始泼洒,每天一次,对虾幼苗不但上罾快,而且阴雨天生长也不受影响,水色也不易变清或下雨过后转天晴时出现倒藻的情况。
以菌养藻,是稳水的基础,更是保证!4.0标杆先用超浓缩乳酸粪肠球菌复配体打底,后用酵素菌营养液+有机碳源浸泡泼洒以长效、高效稳定水色就是遵循以菌养藻的理念而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如用海之谰的弧菌藻毒净、QQ的抑菌藻毒净、上海勤王易生源抑菌藻毒净等超浓缩乳酸粪肠球菌复配体+有机碳源浸泡一晚后泼洒,每10天一次,再用拜尔康超爽酵素活力菌(QQ双效菌藻调节剂、虾师傅活性酵素菌王、勤王百施乐)+碳源浸泡一晚后泼洒,每3—5天一次,这样水色就一直较稳定,而且虾吃料也正常。
三、以菌抑菌:
①定义解释:通过有益菌繁殖为种群优势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
②达到以菌抑菌的条件要求:
a.、逆抗性强,对池塘养殖水体的PH、盐度、水温、抗生素和消毒剂药残表现出广泛的低敏感性,并能迅速繁殖为优势种群。
b、为一类具有天然活性厌气性和兼气性有益菌群,在有氧和低氧的条件下都还能得到较好的繁殖生长,如产酸产酶性良好的酵母菌群、乳酸菌群、纳豆菌群、复合芽孢菌群等。
③主要抑制的有害菌:副溶血性绿弧菌、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四、为何用“以菌养藻、以菌抑菌”作为4.0标杆的一个中心思想?!
考量一: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争论;一种是“清水投苗”;另一种是“肥水投苗”。
a、清水放苗:好处就是可避免养殖中后期水体富营养化,防控金藻、甲藻、裸甲藻、蓝藻等有害藻类繁殖,有效应对藻毒素中毒引起的慢料和生长缓慢的情况。缺点就是清水水体缺少藻相和菌相,水体自净能力比较差,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和底质的污染问题就愈严重,虾对的发病几率就愈高;另外,清水放苗,藻类少,虾池饵料较少,水体生产力低,虾苗长速相对也较慢,如何解决清水投苗的缺陷?我们认为突破口就是“以菌养藻”!通过投放营养性的益生菌(不耗氧)+高档开口料来泼洒,一方面可有效保障对虾幼苗的前期饵料需要,另一方面可矿化池塘水体的有机物和池底的有机污泥转化为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从营养源上促进和控制藻类的过渡生长,主要就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有益或有害藻类的过渡生长。所以说,清水投苗的本质核心不是不养藻,而是改变养藻的方式,其实就是践行以菌养藻的理念,但也是要有条件限制的,由于投苗养期前期高位池水质较清瘦,也没有底肥,所以清水投苗:一是只能较适合换水难,水质较差的土泥底池;二是适合气温较高的情况,春季气温偏低,光照和水温的变动较大,所以不太适合清水投苗。
b、肥水投苗:肥水投苗是现行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好处不言而喻:一是可有效、迅速提高水体的生产力(说明:池塘水体生产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障有机物合成、转换的能力;二是有害物质和毒素降解的能力),为幼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促进有机污物和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二是有效控制水体的毒性理化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死藻毒素、重金属、有害菌数及菌毒素等及调节、稳定生产保障性指标如水体的硬度、总碱度、微量元素离子浓度、水体的PH值、溶解氧、营养元素氮磷比、碳氮比、透明度(主要指水体有机质的浓度)等。但肥水投苗也有诸多问题:一是藻类受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光照对藻类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水色的日间变化,光照的日间变化带动藻类生长的变化,往往是早上水色较清淡,下午水色较浓;从而导致水体PH值波动过大,下午往往达到9.0以上,这对投苗前期幼苗的成活率是最要害的。另一方面,气候转阴天多雨时,藻类的生长因光合作用而受到抑制,水体产力下降,溶解氧下降,有害物质增多,PH下降,对虾的消化吸收机能受阻,应激反应加大,在雨后光照一返回时,藻类就会因大量疯长而造成水体营养严重失衡而导致藻类大量死亡,造成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藻毒素增多,对虾应激反应进一步激烈,中毒性慢料加过度应激反应的结果就是病害死亡的产生。所以肥水投苗,不只是以肥育藻,单以肥育藻是无法有效稳定水色的。而是要培菌与培藻同时进行,以肥促藻,以菌养藻。而投放厌气性或兼气性产酸产酶益生菌对藻类的稳定交替性生长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利用益生菌的产酸性来有效调节水体的酸碱度,避免藻类光合作用过强,水色过浓时PH过高而导致对虾出现应激性死亡,成活率下降;二是利用益生菌的产酶性来有效分解死藻毒素,降解有害物质,调节对虾酶代谢活性,有效缓慢应激症状,提高投苗成活率,这是基本思路也是有效方法。
考量二:池塘养殖水体是对虾赖以生存,得以正常、健康生长的基础保障,而有效提高水体生产力并维持池塘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两大生态群落就是:有益菌群与有益藻类;有益菌群是白对虾的“保护神”,是第一道生命屏障!有益菌群是池塘水体的清洁工、解毒者、是稳定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藻类营养盐来源的主要转化者。因而培菌有三个目的:一是以有益菌群的种群优势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二是分解有机污物,降解有害物质,净水养殖水体;三是为有益藻类的生长提供持续的营养盐来源。有益藻类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池塘水体毒性理化指标的有效控制者和生产力保障性水质理化指标的调节者和维护者。偏离了有益藻藻的养护去谈白对虾的成功养殖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就目前来说是无法做到有效保障的。
考量三:以菌养藻,以菌抑菌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白对虾养殖防控病害的斗争历程就是对菌藻的持续、有效调节与维护的过程。诚然,净化优化养殖水体环境,切实有效保障对虾的正常健康生长,单靠对菌藻的有效调节与维持自然解决不了养殖生产的所有环境污染和细菌病害感染问题,在养殖的中后期,还要通过换水、池底排污、抛撒片状池底消杀剂、氧化剂等有效手段来加以助力,才能更好地有效防控和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养殖病害问题。但只有站在调养好有益菌藻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治控方法去处理对应的病害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保障。
总结以上,践行4.0标标养殖管控模式,我们用“以菌养藻,以菌抑菌”作为一个养殖管控的中心理想,不只是一个理论高度,更是突破目前养殖困境、有效解决各种病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有效方法。白对虾的成功养殖就是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水生动物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养护管控过程,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上去考虑解决问题,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控和处置才能得到有效、根本的解决。
作者: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会长黄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