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鱼类生长发育旺盛,但同时也是鱼病高发季节,危害鱼类的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数量大增,鱼类易感染疾病。所以,夏季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通常,夏季最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烂鳃病:鳃盖表面往往发炎充血,中间部分常糜烂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因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呈“镶边”状。
白皮病:发病初期,尾摆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蔓延,使背鳍基部后面体表全部发白。严重时,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白头白嘴病:该病是由粘细菌或车轮虫侵染而引起的,危害3厘米以内的夏花鱼种的严重病害之一;病鱼唇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因鱼的口嘴糜烂失去吞咽功能而不能进食即患病不久即会死亡。“白头白嘴”的主因---饵料不足导致小鱼儿饥饿觅食致伤。
细菌性肠类病:早期可见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粘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
赤皮病: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
出血病:主要是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种鳍条中充血。如将皮肤剥开,肌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肉呈红色。
而夏季容易发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水质调控问题
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
鱼病防治问题
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杀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溶解氧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造成大规模鱼病暴发。
养殖密度问题
若养殖密度过大,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而极易变坏,鱼病增多。
饲料问题
饲料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
知道了高温季节易发生疾病的原因,那么预防的对策就变得简单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水质的管理
要随时根据水质的变化来添加一些新水;增氧机要注意灵活的开动,要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傍晚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半夜开的原则;通过施药来净化水质,理论上来说,大概每667m2,水深约1m就要使用15-25kg的生石灰;可以适当的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为养殖鱼类打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质。
饲料投喂
饲料的投喂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其中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天气晴朗饲料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应停止投饵。
勤于巡塘
认真仔细的去观察鱼类的日常活动,必然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和泛池情况的出现。
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
依据池塘自身的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其装备状况等等来选择放养什么品种的鱼。总的来说呢,最好选择稀放,也可以选择在高温季节来之前,采取捕大留小。
总而言之,高温季节的鱼病防治工作是格外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影响着鱼类的生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