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泥蚶[Arca(Anadara)granosaLinn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列齿目、蚶科,分布在山东以南诸海区。蚶内含有多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血鲜红,肉味可口,自古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佐酒名菜。壳亦可作药用,有消血块和化痰积之功效;壳含杂质少,除烧石灰外,又是陶瓷工业的原料。
二、泥蚶习性
泥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水温在0—35℃均能生存。泥蚶是广盐性贝类,海水比重为1.008—1.022之间的海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最适比重为1.015—1.020。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只能在风浪小,比较平静潮流通畅的海滩上生活。
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网纹虫等)。
泥蚶是雌雄异体,本地1年就性成熟,在秋冬季产卵,分批产卵,每次间隔半个月。目前养殖的泥蚶大多数为人工育苗厂育出,工厂化育苗技术也较为全面。
三、泥蚶养殖
泥蚶养殖可分为中间培育和成贝养殖两个部分,即从每公斤2—3万粒左右的稚贝培育到每公斤500—1000粒苗种和苗种再养成到商品贝(规格为每公斤60—160粒)。
1、场地选择
要求底质20—30cm的软泥,一般每潮能干露1—3小时,表层有黄褐色的“油泥”但腐殖质不宜太多,海水比重在1.008—1.020为宜。
滩涂养蚶以筑坝蓄水养殖,筑土坝高50—100cm,把蚶田围起,土坝有一排水口,坝内四周为环沟,中间为蚶田,高度低于土坝20--30cm,蚶田每块面积以1亩为宜略正方形。也可根据地形而宜,一般面积大,土坝挡水范围大且不易管理。
蚶塘结构如图所示包堤坝、缓冲沟、挡水坝、水门及塘面(蚶田)。
堤坝高矮应海区而定,基宽3m,上顶圆滑;缓冲沟宽0.5-1.0m,深0.2-0.3m,防止泥土堆积到塘面,造成蚶死亡;挡水坝修在水门内侧,一般高60cm,底宽150m,坝面宽60cm,防止潮水直冲塘面;水门是潮水进出的通道,其控制塘内水位,要用混凝土或石料构建,以免被水冲塌。
2、放养密度
每年在4、5、6月份播放苗种,中间培育,每亩放养10-15kg苗种(即500—1000颗/平方米),成贝养殖选用大规格(400-600颗/公斤)种苗每亩放养200--300公斤左右(即100—150颗/平方米)。
a、日常管理
做好防洪避淡工作:在雨季来到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蚶塘冲塌,引导洪水不往蚶田。在内湾河口塘地,海水严重变淡,要及时把泥蚶移至外海区,待雨季过后再搬回。
①防暑、越冬:冬季水温低,应注意蓄水保温,经常检查堤坝,及时修复漏水,严寒期应增加蓄水深度。夏季烈日晒得蚶田积水,水温急剧上升,致使泥蚶灼伤死亡,因而要及时维修蚶田,疏通沟渠,及时换水以及加大蓄水深度防暑。②日常观察,以调水肥水、培养饵料生物为主。用复合肥每亩2公斤,晴天泼洒肥水,也可直接投喂有机碎屑(如小鱼虾糜),秋冬季起捕前可用豆浆泼洒投喂。
b、消除敌害
在养成期间应经常检查,蟹类、敌害鱼类、玉螺、短肌蛤等对泥蚶有害生物要及时清除。但这是要求说明一下,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希望不要用有机磷农药杀灭敌害生物而污染环境。可采用人工驱逐、捕捉,及一些常规药物(强氯精、二氧化氯、茶子饼)清除敌害生物。
c、病害防治
泥蚶是较好管理的经济贝类,但也有暴发性死亡,主要预防治措:改善塘底质环境为主,用生石灰20公斤/亩,或光合细菌,二氧化氯等药物。
4、起捕
养殖规格在每公斤100—200颗即可上市,泥蚶不潜入泥中,捕捞非常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