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时间 : 05-04 投稿人 : 丹蝶 点击 : 1952 次 加入收藏

海鲈养殖模式背景分析

珠海斗门处于西江出海口,西江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资源造特别适合养殖海水鱼类,这其中又以白蕉最为显著。白蕉海鲈占据了白蕉海水鱼养殖总量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海鲈养殖总量的80%以上,为白蕉的地理标志产品。

根据放苗时间及养殖周期,目前的海鲈养殖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头批鱼、中批鱼、尾批鱼。养户会基于自己对行情的判断、成本的控制、池塘的的数量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养殖模式,具体放养模式见下表。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1)头批鱼

头批鱼养殖多在11-12月份(元旦前)放苗,少部分养殖户会盖温棚,具体养殖节奏如下图。中秋节前后出鱼,主要是“赶价格”,中秋节前后市场成鱼存塘量较少,价格一般都较高,有比较可观的利润。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1.海鲈头批鱼养殖节奏

(2)中批鱼

中批鱼在元旦至春节期间放苗,亩产多在8千-1万斤,最高可达1.5万斤/亩。主要是“搏产量”。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2.海鲈中批鱼养殖节奏

(3)尾批鱼

尾批鱼在春节前后放苗,在中小鱼阶段通过控制投料(1-2天才喂一餐)来抑制生长速度,到年底分塘或直接养殖,并在翌年开春之后才正常投料,多在封海禁捕期间(5-8月)开始起捕上市,以平均规格1.5斤/尾为佳,主要是“赌价格”(封海禁捕期间海鲈价格一般会上涨)。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3.海鲈尾批鱼养殖节奏

海鲈不同养殖模式下均会放养一定数量的配养鱼,以花鲢、鲫鱼为主,少数养户会放部分黄颡鱼,对全塘利润贡献率较低,以调水为主。一般在主养鱼放养2-3个月后开始放苗,3-4月份放苗的较多,具体放养情况如下表: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一、养殖池塘关键问题

尽管不同的养户采用了不同的海鲈养殖模式,但养殖池塘的关键问题殊途同归,主要集中体现在水质、底质、投喂三个方面。

1.1水质易浑

到养殖中后期,由于存塘密度逐渐增大,鱼群易搅底,再加上换取的外源水缺乏藻种,导致大部分池塘长期黄浊水。浊水白天产氧能力低下,对氨氮亚盐的代谢速度较慢,透明度低,稳定性差,对鲈鱼摄食的影响较大。同时浊水易引起鲈鱼不适,导致鲈鱼剧烈搅底,水质更加浑浊,形成恶性循环。

1.2底质恶化

1.2.1底质恶化原因及危害

随着投喂量的逐步增大,池塘底部积累的的残饵、碎屑、粪便、尸骸等氮源有机物积累越来越多,一张10亩海鲈塘到养殖中后期每天沉积到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多达几百斤,在一层还未完全被有益菌分解时,新的一层再次覆盖,导致下层底质逐渐恶化,发黑发臭,形成厌氧环境,造成厌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厌氧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底质和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1.2.2微生物在池底发挥的作用

底质严重恶化后,养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氨氮、亚盐偏高,而池底富集的氮源有机物正是氨氮、亚盐产生的根源(如图4)。微生物在不同氮源间的转化中起着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不同氮源间相互转化的主体,如芽孢杆菌可以有效分解池塘底部氮源有机物,并能为池塘藻类提供营养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光合细菌能在无氧或含氧量低的底部利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合成自身物质进行大量繁殖,从而降低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有益微生物在池底的繁殖和生长通过营养竞争、空间占位等方式还可以抑制条件致病菌数量的增长,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4.池塘中的氮源循环途径

由于外源氮源的不断进入,超过了池塘中微生物分解能力的极限,部分有机物无法被及时分解沉降到池底,导致底质恶化;在无法减少外源氮源输入的情况下,提高池塘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补充合适的菌种,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本解决池塘的底部问题。但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周期性(如图5),因此活菌的补充需要定期进行。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5.微生物的生长周期曲线

1.2.3投喂不稳定,高温期难加料

投喂关系着养殖户全年的效益,而目前的投喂不稳定、高温期加不上料的问题成为困扰很多海鲈头批鱼养户的关键问题。经过对市场出现问题的总结分析发现,水质、底质的不稳定是影响投喂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高温期加不上料的关键因素之一。浑浊水、底质恶化后池塘缺氧、氨氮亚盐升高等都会导致海鲈摄食欲降低,吃料减少,高温期长期加不上料,导致整体长速慢,养殖周期延长。

二、养殖问题处理思路

基于上述海鲈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水质的不稳定、底质的恶化为投喂不稳定、高温期加不上料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维护稳定的水质、良好的底质是当务之急。定期向池塘中补充有益微生物,分解池底积累的氮源有机物,为藻类提供营养盐达到改底培藻稳水的目的;同时通过增氧、碱化池底的方式,加快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在底质还未严重过恶化时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场上优秀的养殖户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操作,我们来一起看看他们的成果。

三、白蕉林老板底质处理效果

白蕉新沙客户林老板为80后养殖户,主养海鲈和黄鳍鲷,养殖水平高,连续几年赚钱,养殖观念好,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很高。其认为底质需要经常护理,在没有看到问题时及时预防,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大问题。其一口面积10亩、水深2米的的海鲈塘在2015年10月份分塘后开始养殖,分塘规格2两。

3.1、底质处理三阶段

第一阶段(分塘后-2016年1月中旬):

分塘前进行了清淤、晒塘处理,该阶段针对底质未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第二阶段(2016年1月中旬-春节):

此阶段亚盐开始升高,出现一次超标情况,池塘有零星死鱼(每天几条),在亚盐升高后,摄食受到影响,有挨料、减料现象。客户使用海联科“池底安+粒粒氧”进行了处理,三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第三阶段(春节后-5月底出鱼):

此阶段客户投喂量增大,每天投喂量达到10包(后期加料到15包)。客户每隔半个月使用一次海联科底倍康进行预防性处理,使用剂量为5-6亩水体/包,过程中未换水。

3.2、效果跟进

3.2.1水色稳定

林老板池塘初始水质比较黄浊,自春节后水质逐渐转绿,到3月份水色变得翠绿,一直维持到出鱼,水色保持稳定。镜检藻类以绿藻、硅藻为主。而同村客户卢老板基本不采用生物改底,均是在氨氮亚盐升高后才去处理,水色一直较浊,波动大,镜检藻类数量较少,仅有少量甲藻、绿藻。(如图6)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6.林老板和卢老板的水色和藻相对比

3.2.2、水质指标氨氮亚盐稳定

对其池塘的氨氮、亚盐指标进行长期跟踪,氨氮全程未升高过,亚盐仅在元月15号验水时发现亚盐升到0.35,客户随即使用了“池底安+粒粒氧”的方案,在元月18号恢复正常指标到0.2。此后,客户意识到底质开始变差,开始定期预防改底,氨氮、亚盐未再次超标,氨氮一直维持在0.2-0.4,亚盐维持在0.2左右(如图7);而同村卢老板,养殖后期近2个月氨氮亚盐一直反反复复,每次使用方案后维持时间平均不到一周,其12亩池塘仅使用降氨氮亚盐药品超过3000元,亚盐最高时达到0.8,氨氮最高达到1.5。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图7.林老板全程氨氮亚盐跟踪记录

3.2.3过程低损耗,结果高收益

生物改底,好在坚持—海鲈鱼池塘改底案例分享

林锦培于6月5号干塘,干塘数据如上表。出鱼次鱼(规格较小,低于0.9斤/尾的鱼,售价很低)较少,接近500斤,占比仅0.7%。过程中死鱼数量极少,游水高发期无大规模游水,全程死鱼不到500斤,占比不到0.7%。按其平均售价每斤9元,最终实现超过11000元的亩收益。

四、底倍康预防改底机理

底倍康作为海大精心研发的一款颗粒生物改底产品,富含多种微生物、过氧化钙和增效剂,在底部富氧、弱碱性环境下,通过微生物对底部氮源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底部有机物的累计,提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预防池塘氨氮、亚盐升高的目的。

产品功能机理:

(1)分解有机物:复合芽孢杆菌有很强的分解作用,将池底的氮源有机物转化为可供藻类利用的营养物质,达到稳水、净底的目的;

(2)增氧:底倍康放氧量大,放氧时间长,可持续放氧超72小时,提高池塘底部溶氧,改良底部环境;

(3)碱化塘底:过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提高池塘底部pH,改善底部酸性环境;

(4)抑菌:通过竞争、占位、分泌抗菌肽等手段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繁殖与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

产品使用方法:

(1)特种鱼上使用底倍康作为预防处理时,建议使用剂量3-4亩/包,选择晴天上午使用效果更好。对于氧分较低的池塘,可添加增氧剂(3202或粒粒氧)一起使用;在养殖中后期,每隔15-20天补充一次。

(2)池塘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后24h建议再补充一次底倍康,利用“消毒剂+微生态制剂”的组合,在杀菌后利用有益微生物占位,可提高二氧化氯的消毒效率,同时二氧化氯对池底进行了预处理,降低底部化学耗氧量(COD),减轻氧债,为底倍康中活菌的繁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改底效果更好。

来源:海大水产动保(微信号:海大水产动保)

作者:都广升动保经营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