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症状
窒息又称泛池。水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氧气,且不同种类、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对氧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当水中含氧量较低时,会引起水产动物到水面呼吸,这称浮头。注意虾浮头时没有鱼明显,应特别注意观察。当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草鱼、青鱼、鲢、鳙等鱼,通常在水中含氧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当低于0.4-0.6毫克/升时,就窒息死亡;鲤、鲫的窒息范围为0.1-0.4毫克/升,鲫的窒息点比鲤要稍低些;鳊的窒息点为0.4-0.5毫克/升。虾池溶氧应不底于3毫克/升;同时与健康状况有关,如溶氧为2.6-3毫克/升时,健康虾不死,患聚缩虫病的虾就窒息而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情况,一般在流动的水体中很少发生,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水体中,在北方的越冬池内,一般因鱼较密集,水表面又结有一层厚冰,池水与空气隔绝,已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消耗而减少,这样很易引起窒息;且因池底缺氧,有机物分解产生有毒气体——沼气、硫化氢、氨等也不易从水中放出,这些有毒气体的毒害,加速了死亡。有时即使溶氧充足,但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如水温21-22℃,二氧化碳含80毫克/升),影响水产动物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放出,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水产动物也难以从水中吸取氧气。不过在池塘内的二氧化碳较少有超过20毫克/升的,所以浮头还主要由缺氧造成。在夏季,窒息现象也常发生,尤其在久打雷而不下雨,因下雷雨前的气压很低,水中溶氧减少,引起窒息;如仅下短暂的雷雨,池水的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对流,使池底的腐殖质翻起,加速分解,消耗大量氧气,水产动物大批窒息死亡。在夏季黎明之前也常发生泛塘,尤其在水中腐殖质积累过多和藻类繁殖过多的情况下,一方面腐殖质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氧气,另一方面藻类在晚上行呼吸作用,和动物一样也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在黎明之前,水中溶氧为一天中含氧量最低的时候,一天内水中含氧量可以相差数十倍。
(二)防治方法
(1)在冬季干塘时,应除去塘底过多淤泥。
(2)投饲应掌握“四定”原则,鱼类最好采用投饲机投饲,残饲应及时清除。
(3)掌握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底质优良,溶氧充足。
(5)越冬池当水面结有一层厚冰时,可在冰上打几个洞。
(6)在闷热的夏天,应适当减少投饲量,并加注清水,在中午开动增氧机。还掉水底的氧债;必要时晚上也要开动增氧机,加强巡塘工作。
(7)发现有浮头现象应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送气。
(8)在没有增氧机(或停电时)及无法加水的地方,可施放鱼浮灵“991”、“993”复方增氧剂及过氧化钙等。
(9)日本用咪基硫脲作为鱼类窒息的防止剂,每千克鱼注射50-100毫克,或向鱼体表喷洒和向鱼的口、鳃内喷入50-200毫克/升溶液、或水温22℃时将鱼放在万分之一溶液中药浴2.5小时,或添加脒基硫脲于饲料中喂鱼,均可增强鱼的抗窒息能力。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处理过的活鱼,置于空气中或液体石蜡中数小时,还能维持生命;而未经处理的鱼发生窒息死亡时,经上述方法处理过的鱼的心脏,根据心电图证明情况良好,如再放入水中,短时间内鱼能恢复正常状态。此法可用于活鱼运输前的预防处理,及泛池时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