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高温期海参圈管理攻略 ---“雨”

时间 : 05-11 投稿人 : 以云 点击 : 加入收藏

大暑已至,三伏未出。伴随着接连几日的高温、闷热、降雨、阴天;今年夏季海参养殖的牌局,已然被抓在了大家的手中。之前无论是【参度思维】栏目,还是其他的水产同仁们,已经就针对海参如何安全度夏的话题,聊的太多太多。恰逢伏季海参度夏保卫战的高潮时段,我在此已经不想过多的提及哪一种模式更好了,因为,在高温之前大家的选择方向已经确定;现在即使再论某种模式的好与不好,就显得有些低趣味和娇性了。

高温期海参圈管理攻略 ---“雨” | 海水养殖

当下,摆在大家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能让您所选择的度夏模式,更安全,更稳妥,更高效。今天,咱们就以“下雨”为话题,对于各种度夏模式中,需要注重与防范的管理细节,简要的剖析一下。由于海参养殖的地域差异化比较大,所写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还希望诸位好朋友们,去粗取精的参考借鉴;仅希望通过以下文字,能为您的参圈安全度夏,助一臂之力。

一、高温期的“雨前”管理重点:

一提到下雨前,大家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潮湿,闷热,阴天,气压低;那此时有没有人去考虑过,参圈内,海参,对虾,小鱼,藻类,微生物它们之间的感受?其实,在我们人类已经感受到呼吸憋闷的时候,水里面的生物体们,往往会比我们更早一步对于天气的变化做出反应。这就像我们春秋两季海参大量摄食的时候,当某一天,海参突然从满滩都是,变成一个都看不到的时候,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这是要变天了。如果听到这期节目的您,曾经从事过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工作,你一定知道,阴天或者天气突变的日子里,对于藻类接种及扩培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光照度和气压的突变,会导致藻类的增殖分裂速率产生影响。如果您之前从事过对虾的精养殖模式,或者海参高密度保苗工作,在下雨前,水生动物的摄食量是明显下降的。列举这几个例子的意义是想告诉大家,海参圈内,水体中,所有的水生生物,对于天气的变化,都是敏感的。都是敏感于我们人类的。所以,在下雨前,我们参圈管理者们,就应该提前做好“未雨绸缪”的预防性工作。

1.雨前的【底质】处理关键点:以降低底层耗氧因素为重点。之前圈底所产生的烂草,死藻等耗氧性物质,最好通过微生物益生菌系统无害化处理。如果时间上来不及,应该选择刺激性小,副产物无毒无害的氧化剂类产品,做应急处理。(可选择正经的高铁酸盐类、正经的过硫酸氢钾类都可以)。但要避免使用参假的底改类产品,会产生大量余氯,反而会使圈底环境适得其反。

2.雨前的【水质】处理关键点:以求“水活”、“水稳”为管理重点。“水活”包含几层含义:首先,是要提供充足的“物理活性”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活水增氧搅水等机械增氧设备。目的在于,更好的制造并形成参圈内的“水体流动性”。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让水体产生流动性的意义在于,为圈内藻类,微生物系统,提供更舒适的生存条件。也是预防倒藻,倒菌的一个前提手段。其次,让圈水形成“生物活性”,藻类在白天黑夜间的交叠过程中,在水体内是运动的,这种看似无形的运动,最终体现是“化作有形”的水体环境的基础“动能”的产生。它们所制造出的“上下动力势能”而引发自然水体的“上下对流”,最终形成圈水之间的打破分层现象的“生态活力”。“水稳”的意义在于,下雨前,我们要维护好,原有健康的藻相以及菌相,防止在下雨后出现较明显的:水红、水黑、老绿水等水质突变的发生。所以,雨前对于圈水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多开启设备搅水,活水,提肥保藻,补充多样性复合益生菌为主。

3.雨前的【网箱】处理关键点:以“清理网箱壁”增强网箱内水体“通透性”为重点。近几年随着网箱的大面积入圈模式的开启,无形中为我们参圈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少的作业量。网箱模式的成败,高温入伏后的操作管理,至关重要。高温期时的雨季,正是考量网箱管理者们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通过机械设备“呲箱”或者是人工手段清理,想法设法让网箱内水环境,更同步于参圈水体环境,对于箱内的海参苗的“成活率以及长势”,显得格外有意义。这也是预防雨后,局部网箱内,水红,水黑,参苗化皮,烂眼等损失的“有效预防手段”。

4.雨前的【水位】处理关键点:以安全范围下的“最低水位”为宜,核心目的“千方百计,保障底层不缺氧”。因为我们之前的节目介绍过,水位越深,底层水压越大,相对于能溶入到底层溶解氧量越小。

5.雨前的【遮阳网】处理关键点: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如果连续三天以上阴雨天气,要考虑及时“收网”。除了下雨会导致遮阳网系统称重负担增强,对于土建设施造成破坏以外;还要考虑伴随雨天的低气压,和遮阳网对于风力的阻挡因素,而形成对于参圈底部环境的间接隐形危害。

二.高温期的“雨中”管理重点:

每当下雨的日子里,当雨水落在脸上的时候,我们的体感,会明显觉得雨滴是凉的冷的。同样当雨水下到咱们的参圈里以后,表层的水温经过雨水的堆积以后,也会变得低于圈底的水温。这会形成圈里水体的自然分层现象。由于雨水组成几乎是淡水,密度低于参圈内海水。在参圈表面很难产生与底层水体的交融和对流。所以会形成下雨时的“参圈底热”现象。由于“上凉下热”会导致水体分层,无法对流,圈底部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同样新鲜的溶解氧也无法充盈底层环境,造成缺氧现象的发生。这也正是很多老一辈养参人常说的“雨天封氧”现象的理论依据。那么“雨中”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当雨滴落下时,我们圈里要“火力全开”:对于有条件,有设备的参圈,此时该开底氧的开底氧;该呲水的呲水;该开水车的开水车;该开井泵的开井泵;该制冷的尽快制冷。。。总之一个原则:打破水体分层,提升溶解氧量,保住底温别高于表温。对于没有电力设备条件的参圈,建议提前为拍子或船上,装配好“呲水活水”尾挂设备。如果真就是什么外力设备都没有的参圈,此时建议管理者,玩好闸门的进排水环节。后半夜,可以考虑投入“增氧类药物”作为临时应急性补救措施。

2.不要为了“保盐度”而失去对于溶解氧的守护。历年的实际总结告诉我们,很多朋友,总会担心低盐度,会直接导致海参致死。如果您是怀揣着此类想法的人,不妨可以打听一下,你养殖区周边,做海参加工厂的朋友们。当一只完整的海参,直接被投入到相对低温的淡水后,会不会马上死亡融化?同样的这只海参,如果把它放到装海水的小塑料袋里,死亡和自融的时间绝对要快于放到低温淡水里的那只海参。很显然,导致海参快速死亡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水温”共同决定的。不要因为下雨了,而不敢动水;同样也不要一味的只考虑动水,而忽略了外潮沟的泄洪,低溶氧等因素。总之一句话,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希望大家灵活运用、把握。

三.高温期的“雨后”管理重点:

往往雨过天晴后的海参圈,才是真正容易被我们的眼睛“切实看到”的结果;(例如飘参、水红、泡沫多、水发粘等等)。但又有多少圈主能够真正理解,这只是之前,对于自己参圈管理工作没做到位的一种“后续反应结果”的呈现。往往很多人是因为亲眼看到了事情结果的发生,而才去选择“因为看见而相信”;养殖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少数人,是因为之前就相信了科学、生态的管理模式,从而衍生出了,“由于相信,而看到”的一个好的、稳定的“雨后”结果。

1.雨后“水变”先别急,找准根源再行动。通常雨后的水变原因是分为几种情况的:有的是因为“倒藻水变”;有的是因为“转藻水变”;还有的是因为“倒菌水变”;还有的是因为“转菌水变”。具体情况,要提前有针对性的去检测,分析。找准问题的实质,再去制定处理方案。绝对不要盲目乱投医,乱用药。因为忙乱之后的代价可能会造成新一轮,更严重的次生损失。

2.降水位,增底氧,防底热的思路要贯彻始终。不是说雨停了,就不会有问题发生了。十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往往雨停了,才是大问题即将发生的序幕。排淡;降水位;增氧搅水;底质修复;提肥保藻;抑菌补菌;重调透明度;针对性解毒等等工作,都需要我们在雨后及时结合实际情况,而再跟进。

好了,以上文字,就是今天这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了。“海参度夏难”,已经不是当年的小概率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海参行业“度夏难”环节,已然会变得趋于“常态化”发展。希望关注、收听我们【参度思维】栏目的朋友们,能从每期分享的节目中,有所收获、有所借鉴。

真心的期望,尽我绵薄之力,为您的海参养殖道路,增添信心,规避风险;愿咱们的海参产业,乘风破浪会有时,风调雨顺连年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