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的进排水设施
(1)池塘的进水闸门、管道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图2-8),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图2-9),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
图2-8 插板式进水闸门示意图
图2-9 拔管式进水闸门示意图
池塘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波纹管,较小的池塘也可以用PVC管或陶瓷管。池塘进水管的长度应根据护坡情况和养殖特点决定,一般在0.5~3米。进水管太短,容易冲蚀塘埂;进水管太长,又不利于生产操作和成本控制。
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
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2)池塘排水井、闸门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
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图2-10、图2-11)。
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图2-10 插板式排水井示意图
图2-11 拔管式排水井示意图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
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2.池塘的进排水沟渠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水产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是利用场地沟渠建设而成,在规划建设时应做到进排水渠道独立,严禁进排水交叉污染,防止鱼病传播。
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
(1)泵站、自流进水 池塘养殖场一般都建有提水泵站,泵站大小取决于装配泵的台数。
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水泵类型和配备台数,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泵,常用的水泵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等。
低洼地区或山区养殖场可利用地势条件设计水自流进池塘。如果外源水位变化较大,可考虑安装备用输水动力,在外源水位较低或缺乏时,作为池塘补充提水需要。
自流进水渠道一般采取明渠方式,根据水位高程变化选择进水渠道截面大小和渠道坡降,自流进水渠道的截面积一般比动力输水渠道要大一些。
(2)进水渠道 进水渠道分为进水总渠、进水干渠、进水支渠等。进水总渠设进水总闸,总渠下设若干条干渠,干渠下设支渠,支渠连接池塘。
总渠应按全场所需要的水流量设计,总渠承担一个养殖场的供水,干渠分管一个养殖区的供水,支渠分管几口池塘的供水。
进水渠道大小必须满足水流量要求,要做到水流畅通,容易清洗,便于维护。
进水渠道系统包括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两个部分。
渠系建筑物包括水闸、倒虹吸管、涵洞、跌水与陡坡等。
按照建筑材料不同,进水渠道分为土渠、石渠、水泥板护面渠道、预制拼接渠道、水泥现浇渠道等。按照渠道结构可分为明渠、暗渠等。
①明渠结构。明渠具有设计简单、便于施工、造价低、使用维护方便、不易堵塞的优点,缺点是占地较多、杂物易进入等。
池塘养殖场一般采用明渠进排水,对于建设困难的地方,可以采用暗管和明渠相结合的办法。
明渠一般采用梯形断面,用水泥预制板、水泥现浇或砖砌结构。
②明渠的设计要点。明渠在开挖过程中以地形不同可分为三类:
一是过水断面全部在地面以下,由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称为挖方明渠;
二是过水断面全部在地面以上,依靠填筑土堤而成,称为填方明渠;
三是过水断面部分在地面上,部分在地面以下,称为半填半挖明渠。不管建设哪种明渠,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建设。
明渠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水量需要和水流情况,根据水量、流速等确定断面的形状、渠道边坡结构、渠深、底宽等。
明渠断面一般有三角形、半圆形、矩形和梯形四种形式,一般采用水泥预制板护面或水泥浇筑,也有用水泥预制槽拼接或水泥砖砌结构,还有沥青、块石、石灰、三合土等护面形。
建设时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工程要求、材料来源等灵活选用。
③渠道的引水量计算。
各类进水渠道的大小应根据池塘用水量、地形条件等进行设计。渠道过大会造成浪费,渠道过小会出现溢水冲损等现象。
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取不冲不淤流速,表2-3所示为不同渠道的最大允许流速。
进水渠的湿周高度应在60%~80%,进水干渠的宽在0.5~0.8米,进水渠道的安全超高一般在0.2~0.3米。
表2-3 不同渠道的最大允许平均流速
进水渠道所需满足的流量计算方法如下。
流量(立方米/小时)=池塘总面积(平方米)×平均水深(米)/计划注水时数(小时)
④渠道的坡度。进水渠道一般需要有一定的比降,尤其是较长的渠道其比降是设计建设中必须考虑的。
渠道比降的大小取决于场区地形、土壤条件、渠道流量、灌溉高程、渠道种类等。
支渠的比降一般为1/500~1/1000;干渠的比降一般为1/1000~1/2000;总渠的比降一般为1/2000~/13000。
⑤暗渠结构。进水渠道也可采用暗管或暗渠结构。暗管有水泥管、陶瓷管和PVC波纹管等;暗渠结构一般为混凝土或砖砌结构,截面形状有半圆形、圆形、梯形等。
铺设暗管、暗渠时,一定要做好基础处理,一般是铺设10厘米左右的碎石作为垫层。寒冷地区水产养殖场的暗管应埋在不冻土层,以免结冰冻坏。
为了防止暗渠堵塞,便于检查和维修,暗渠一般每隔50米左右设置一个竖井,其深度要稍深于渠底。
(3)分水井 分水井又叫集水井,设在鱼塘之间,是干渠或支渠上的连接结构,一般用水泥浇筑或砖砌。
分水井一般采用闸板控制水流(图2-12),也有采用预埋PVC拔管方式控制水流(图2-13),采用拔管方式控制分水井结构简单,防渗漏效果较好。
图2-12 闸板控制的分水井
图2-13 拔管控制的分水井
(4)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是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重要部分。水产养殖场排水渠道的大小深浅要结合养殖场的池塘面积和地形特点、水位高程等。排水渠道一般为明渠结构,也有采取水泥预制板护坡形式。
排水渠道要做到不积水、不冲蚀、排水通畅。排水渠道的建设原则是线路短、工程量小、造价低、水面漂浮物及有害生物不易进渠、施工容易等。图2-14为一种排水渠道截面图。
图2-14 排水渠道截面图
养殖场的排水渠一般应设在场地最低处,以利于自流排放。排水渠道应尽量采用直线,减少弯曲,缩短流程,力求工程量小,占地少,水流通畅,水头损失小。
排水渠道应尽量避免与公路、河沟和其他沟渠交叉,在不可避免发生交叉时,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工程造价低、水头损失小的交叉设施。
排水渠道应避免通过土质松软、渗漏严重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用砌石护渠或其他防渗措施,以便于支渠引水。
养殖场排水渠道一般低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渠道同时作为排洪渠时,其横断面积应与最大洪水流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