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二、水质数据
▲图一
▲图二
以上是9月1号到5号,水质基础数据。从图1、图2数据不难发现,9月3号,池塘开始倒藻,溶氧值降低,pH值偏低,4号到5号倒藻现象加重,溶氧值持续降低。且总碱度偏低,水体缓冲性差。
三、问题分析
1.2017.8.23前后大潮期加之“天鸽”台风带来的水温骤降(3-4摄氏度)、水位加深水压增加、倒藻后藻毒素、落叶腐败产生的毒素、有害细菌大量滋生、进水设施遭破坏换水量小等因素使水体环境变化大对虾造成很大影响。当时表现不明显,但等到后面一个大潮换壳期,之前的一些隐性影响就集中爆发了。换壳期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营养元素,导致水质不易稳定,虾本身也会消耗大量能量,造成短期内的体质虚弱。
2.倒藻后,有机杂质多,换水量跟不上,底部环境差,纤毛虫等病原微生物滋生,导致脱壳不遂。
3.正处于转肝期,由于上述等原因,造成体质减弱。
4.天气变化剧烈,多以阴雨天为主,早晚常伴有大暴雨,水体对流等因素导致虾应激现象严重。
四、处理思路
调水、改底、控制弧菌、增强体质、减小应激
五、处理方案
六、处理结果
从9月6号起,死虾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到十几条吃料正常,一餐40斤。
七、案例总结
1.对虾偷死,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遇到偷死现象不要过分慌张,偷死并不等于绝症。也不能任其发展,因为死掉的虾会被其他虾吃掉,造成病害的更大范围传播。
2.遇到偷死状况要清晰客观的分析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环境因素,例如,天气变化、水源污染、养殖池塘水环境、池塘底部环境等;
(2)体质因素,例如,转肝期、换壳期、营养等,若是苗种问题只能从头再来了;
(3)病原因素,例如,由弧菌等有害细菌引起的细菌病、纤毛虫等寄生虫病,遇到病毒病只能自认倒霉了;
(4)人为操作失误,例如,断电缺氧、排换水不当、用药(消杀)不当、剧烈改变水体环境导致应激强烈等。根据以上思路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偷死还是很有可能控制住的。
作者:中易物联营销部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