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贴地铺土壤难“呼吸”
地膜贴地且全棚覆盖会影响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壤中二氧化碳出不来,氧气进不去,根系活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全棚覆盖地膜后,操作行经人为踩踏,时间久了,棚室土壤越来越硬,板结严重,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在膜上浇水和冲肥,水和肥料都难以全部进入土壤,导致棚内湿度增大,同时浪费肥料,加大成本。
建议菜农不要全棚覆盖地膜,仅在种植行采取地膜起拱的方式,也就是在种植行中间南北向扯上一根钢丝,然后再覆盖地膜,或者每隔2米~3米插一根钢条撑起地膜。在操作行铺设碎秸秆或稻壳,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且地膜呈拱面,棚内形成的露水不会存积在地膜表面,而是沿地膜流到操作行的土壤中,不会增加棚内空气湿度,利于减少病害发生。另一方面秸秆防止土壤踩实,进入土壤后能大大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对团粒结构的形成及缓解土壤板结非常有利。
不分颜色选错地膜
黑色地膜与透明地膜对降低空气湿度的效果相同,但对膜下地温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冬季使用透明地膜地温更高一些,这是因为透明地膜透光率高,一般为80%~93.8%,可提升地温2摄氏度~4摄氏度;而黑色地膜透光率差,阳光照射在地膜上,大部分被地膜吸收转化为热量,然后向外辐射,一般增温1摄氏度~3摄氏度,但黑地膜有利于防治杂草。
建议菜农根据自己棚室内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作物根系强弱和对地温的敏感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地膜。一般黄瓜等喜高温的蔬菜,冬春季节适宜选择透明地膜番茄、西葫芦等蔬菜适应性强,地膜颜色对其影响不大,可根据棚内杂草生长情况来做决定。
(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