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养殖户打来电话,反映今春种貉发情缓慢,交配困难,有的根本没有发情迹象,更谈不上交配。询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正确的应对方法。
每年1月中旬后,人工饲养的貉子便会陆续进入发情期,对于发情盛期的种貉随即进行交配,这一阶段会一直持续到3月15日。这之后,因为气温转暖,制约貉子的发情和交配,从一定意义上说,3月15日就是当年度貉子交配阶段的结束时期。而2月份整个月份应是貉子发情和交配的主要时间段。然而,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制约了种貉冬季的体况调节,影响种貉的体况下调速度和进程,导致众多种貉不能正常发情。
对于体况没有达标的种貉,养殖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辅助的方法,强制其把体况调下来。具体方法是减少喂食量,在原有的投喂饲料数量的基础上,大幅削减食量,鱼粉、鸡蛋等辅品也要同时减少供给量,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发情体态。这段时间,要求养殖户每天对种貉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有发情的种貉,要及时交配。
当超过3月15日后仍没有发情的,养殖户也不能采取给貉子投喂发情药物或强行(捆绑等措施)进行交配的方法,这样做可能看似交配成功,其实不会怀孕,更不会产仔。原因很简单,貉子的排卵是自主行为,不排卵的交配过程必定是徒劳的。对于没发情的貉子,要视情况分别处置。对于往年发情正常,交配后产仔顺利的貉子,可以继续留作种貉,待明年使用,今年不发情可能是由于环境、饮食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暂时行为表现。对于去年冬季留作种用的新种貉没有发情的,应该果断决定打皮,在适当时候剥打春皮。而对那些因去年不能剥打季节皮留作种用的劣质种貉,只能放到注射激素药物劣质貉的行列了。
(来源:河北科技报作者:张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