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过程中,许多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视不够,甚至认为消毒只是增加养殖成本,而无效益。养殖户为什么不认可消毒工作呢?笔者认为,这跟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好多养殖户看不到消毒效果有很大关系。消毒效果不理想,又与通常的技术不到位紧密相关。
1.概念不清楚。大家张口闭口说消毒,可消毒的概念好多人说不清楚,消毒简单来讲是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具体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阻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疫病发生有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因此,消毒涉及环节多,任务重,而且不同环节技术手段有相应严格要求。
2.消毒方法简单而且不彻底。好多养殖户认为买些消毒剂在圈舍内喷喷洒洒就算消毒了。所以,即便所选的消毒剂价格不菲,但仍然没有效果。消毒必须做到全面,不仅要对舍内消毒,而且要对舍外环境消毒,还有饮水消毒。舍内消毒之前还必须清洁卫生,舍内外周围不留死角(有人分析,1克鸡粪所携带病原微生物可感染100万只鸡),饮水消毒更为重要,饮水一旦污染,病从口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3.消毒剂选择不当。好多养殖户认为消毒剂气味越浓越好,或者颜色越重越好。这都是错误的说法。气味刺激的消毒剂,带禽消毒,往往会刺激家禽呼吸道,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因此选择消毒剂要看的不是气味或颜色,而
是它的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4.消毒剂使用单一。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会造成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耐药,从而降低消毒效果。应选择不同成分的消毒液,最少两三个品种以上。特别提示是消毒剂成分不同,而不是商品名不同,市场上好多消毒剂都是不同名称的同一种消毒剂。常用消毒剂成分有聚维酮碘、苯扎溴胺、二氧化氯、来苏尔、过氧乙酸等。
5.影响消毒的因素考虑不周,导致效果不佳。比如:冬季利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时,须将禽舍内温度提高到20℃以上,否则温度过低细菌处于休眠状态而导致效果不佳;生石灰在干燥状态下消毒无效,须加上水才有效;如果不清除舍内的灰尘或残料,将会影响碘类消毒剂的疗效。
6.消毒剂浓度和剂量不当。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往往会导致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家禽造成危害。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如酒精在75%时消毒效果最好。二是配比浓度,一般常规消毒剂稀释倍数也就400~800倍,有些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稀释1000~2000倍,浓度过低也就没有了消毒效果。
7.消毒液的针对性不明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体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般病毒对含碘、氯的消毒液比较敏感,细菌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因此在春夏季节细菌性高发期应选用季铵盐类的消毒剂,在秋冬季病毒病高发期选用含碘、氯的消毒剂。
8.盲目混用消毒剂。有养殖户认为一种消毒剂效果不好,就两种三种消毒剂混合使用,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比如不能将新洁尔灭等消毒剂与肥皂、阴离子洗涤剂合用。次氯酸盐和过氧乙酸会被硫代硫酸钠中和,金属离子的存在对消毒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可降低或增加消毒作用。
(来源:农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