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有不明显的和不规则的褪绿斑,叶片反面有白色霉层,随着发展霉层逐渐呈现黄褐色、紫色、黑色,霉层黄褐色、紫色时期是病害发生的中期,传染性较强。发病后期,叶片正反面均会附着霉层,引起叶片反卷、干枯,严重影响植株长势,引起产量下降。该病可以同时侵染叶柄、茎秆、萼片、幼果等多个部位,属于多部位侵染的病害。
登记防治药剂番茄叶霉病的药剂比较多,宜优先选用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等复配药剂,防效较好且可以兼防早疫病、灰霉病等番茄真菌病害。10%氟硅唑水乳剂和15%抑霉唑烟剂防控叶霉病效果也比较理想,不过过量用药易产生药害,使用前应注意仔细阅读农药标签。
瓜类白粉病
白粉病是夏季蔬菜上主要的病害之一。白粉病以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病叶黄枯,导致瓜秧枯死。有时病斑处会有黄褐色凸起的粒点。
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作物生长后期要防止脱肥;病叶及病残体要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田间菌源;叶面补充钙和硅,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此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在田间管理中一定要防止忽干忽湿。
3.棚室消毒。瓜类蔬菜种植前,必须进行棚室消毒。目前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高温闷棚,二是药剂熏蒸。
4.轮作。白粉病发生严重的棚,最好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
药剂防治
白粉病菌繁殖快,病害流行也快,抗药性问题突出。因此,应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需连续2~3次防治,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常温烟雾机施药。
目前,登记防治瓜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应优先选择复配制剂和作用机理较新的药剂轮换用药。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