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稻二系中籼组合两优培九产量高,比汕优63增产8%左右;质量好,符合国家优质籼米标准,较协优63高出1个等级,市场销售好且米价高,为此在江苏省推广较快,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然而该组合引入我区以后,却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产量不稳定,农户、田块间差异大;稻曲病发生严重,质量不能保障;出米率低(农村加工一般只有61%左右,较汕优63低5-8个百分点),碎米多。观其米远不如江苏产的整米多,色泽好。
一、影响高产的原因
1、在同等亩穴数情况下,两优培九较汕优63少3.5-5万穗,平均每穴少2个以上,因而产量低了80千克左右,减产达到15%,这类田块产生的原因是:⑴两优培九前期生长势较弱,分蘖期偏迟且分蘖强度差;⑵用肥管水不当;⑶农户不熟悉其特性,只会套用汕优63组合的栽培方法,针对发生的情况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即使中后期生长旺盛苗数多,但多为无效分蘖。由于早期的一次分蘖少,因而有效大穗不足。
2、抽穗不整齐,籽粒充实度差异大,影响了两优培九的产量和质量,其表现:⑴抽穗不整齐,整田抽穗扬花期要比汕优63长3-5天,个别田块甚至1星期;⑵大、小穗间差异大(大穗超250粒而小穗不足80粒);⑶籽粒充实度差异大,同一穗中早的籽粒已饱满并转色,迟的才刚开花。收获期对实粒情况分析:第100粒实粒中籽粒仍呈绿色的近18%;颜色虽变黄但籽粒尚不饱满的约占21%;真正籽满粒饱的成熟籽粒只占实粒数的61%左右,影响了总体千粒重,不但对产量构成不利,同时增加了稻米加工难度,质量难以达到应有的优质标准。
3、稻曲病危害严重,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又一因素。苗前期直至抽穗期,两优培九长相清秀,田间基本无病害。但灌浆后却普遍发生稻曲病,尤其是防治不当的田块或阴雨天过多的年份,更是病情严重。
二、防止对策
1、培育带蘖壮秧,适时早栽。⑴严格控制播种量:秧田亩播种量一定要在15千克以内,最好控制在13-14千克;⑵增加秧田肥力,争取多施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⑶控制秧龄,适时早栽;⑷大田基肥要足,追肥要早;⑸栽插要浅,不能栽深;⑹大田要浅水勤灌,切忌深水,以利早发。有抛秧基础的农户,最好采取抛秧方式,及时管理使苗进大田即分蘖,更多地获得早期一次性分蘖,争取有效大穗。
2、烤田控蘖,争取穗肥。在打好苗架基础上,当基本苗数够20万时,即可烤田。一般要求烤田程度略重于汕优63(最好分次烤田),烤到叶色转淡,叶尖刺手掌,控制住了无效分蘖再复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穗的形成和抽穗的整齐,不至于抽穗扬花期过长,从而增加实粒数,提高籽满粒饱色黄的粒数比例,达到既优质又高产目的。抽穗扬花、灌浆转色阶段,一定要保证田间不缺水。收获前5天左右,放干水以便收获。为保证有足够的肥力,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视苗情因地制宜补施穗肥,肥种不要单一,最好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15%)10-15千克在见穗前施入。必要时,在抽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
3、有效防治稻曲病发生。防治稻曲病要做到"提前"防御,决不能"见病治病"。生产中无论天气怎样,田间如何清秀,都必须在抽穗期,用多菌灵或粉锈宁或井岗霉素等有效农药防治1次。而地势低洼、泥深、肥力过重、叶色深的田块或遇到阴雨天过多时,更应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做到喷药2遍,以保证防治效果。
(来源:《安徽农业》200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