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的块茎食药兼用,药用具有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等功效,其块茎精粉富含葡甘聚糖、粗蛋白、维生素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其精粉可以加工成果冻等健美、美容食品,是一种优良的出口产品。
魔芋喜荫湿,忌阳光,怕旱,怕涝,怕风,耐寒,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阴坡和高寒地区均能生长。人工栽培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壤土为好,忌连作。
一、繁殖。魔芋可以用种子、根茎、块茎繁殖。
1、种子繁殖。于8月将成熟浆果采收放入箩筐内搓洗去果肉,漂去瘪粒,取出晾干,与4-5倍湿砂混匀,湿度以手握成团,放开即散为度。放入木箱置于地窖或埋入坑内贮藏。翌春3-4月取出,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1年,秋后移栽,亩植苗2000-2500株为宜。
2、根茎繁殖。秋季采收时将生长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切下,根尖作种。或者选个体在50-150克、完整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小块茎作种。选好种后置于通风处晾2-3天,再用清洁河砂层积贮藏。翌春,在整好地施好基肥的畦面上,按行距50-70厘米开横沟,沟深15厘米,按株距25-33厘米放入小块茎,放入前应削去主芽保留侧芽,若块茎较大,大于250克,可切去2/3供加工用,顶部1/3作种。放入时芽头向上,摆正,再在芽上面覆盖3-4厘米细土,盖草,保温保湿,以利出苗。
二、管理
1、选地。在海拔500-700米低山林下,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
2、整地。冬季深翻30-40厘米使土壤熟化,春季栽种前三耕三耙,打碎土块,清除树根、石块和杂物,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土杂肥3000-350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千克,钾肥或菜籽饼50千克,翻入土中,整细耙平,然后作成宽1.3米高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3、移栽。育苗一般为当年秋季移栽。根茎繁殖以春栽为宜,也可在秋季收获后移栽。
4、中耕追肥。移栽成活后,或春季返青展叶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追肥,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1000千克,或尿素5-10千克对水1000千克浇施。施肥时不要将肥液溅到茎叶上,以免产生肥害。以后分别于4月、6月进行2次中耕除草。第4次中耕于8月进行,此时正处魔芋块茎形成期,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2500千克,或复合肥25千克对水2000千克浇施,以促块茎膨大。
5、灌溉。魔芋喜荫湿,应保持畦面湿润,旱季应及时灌水,两季及每次灌水后应及时排除积水以免烂根。
6、间作。为了抗旱和遮阴,使魔芋正常生长,应在行间套种玉米、大豆等高秆作物。
三、病虫害防治
1、软腐病。由于螨虫、线虫等危害造成伤口,病菌易侵入发病,首先是叶片枯萎,最后全株枯死,块茎腐烂。防治方法是:⑴与禾谷类作物轮作,间隔期2-3年;⑵选择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块茎或根状茎移栽;⑶加强管理,雨季及时排水;⑷防治地下害虫;⑸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病株。
2、白绢病。在7-9月高温时易发病。发病初期叶柄基部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渐渐腐烂,并长出白色绢丝状物和菌核,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是:⑴及时清除病株,烧毁深埋,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⑵适量施用石灰可减轻发病;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⑷发病时用50%多菌灵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病株。
3、虫害。常见虫害有红蜘蛛、甘薯天蛾等。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喷杀。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无性繁殖移栽1-2年,种子繁殖播后2-3年即可采收。采收时,于10月下旬待叶枯萎20天左右选择晴天挖取块茎,避免损伤,随即运回加工。
采挖时250克以下用于繁殖,250克以上切下根状茎用于繁殖,块根用于加工。
2、加工。将块根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沙,刮去外皮和伤疤,晾干后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放入1%石灰水中浸漂5-10分钟脱毒,捞出,沥干,摊于晒席或晒场上晒干,若遇阴雨天,应用文火烘干。晒干后包装即成毛片。
毛片尚不能直接食用,须进行2次粉碎,即粗磨和精磨。粗磨为粗粉,精磨即为精粉。精粉即可加工成食品,称为魔芋粉,用于加工果冻等"海曼钠"系列产品。
(来源:《安徽农业》200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