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为什么不能砍,老辈人房前挖塘?
关于“房前挖塘,屋后种桑”,很多人都往风水方向去解读,把问题搞的很神秘。其实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农业循环经营模式,即所谓的“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目前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流域,尤其是浙江的湖州和广东的顺德,已经成为了当地独特的农业经济模式。并且“桑基鱼塘”在2017年还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人类的智慧典范。
湖州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最初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争霸争夺此地,为了保障军粮、生活用品,防止洪涝灾害,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抬高塘基种植桑树,池中蓄水养鱼,使太湖南侧的低洼之地成了桑国鱼仓。
桑基鱼塘模式到了清、明两朝的时候已经是很成熟的农业生产系统了。明末清初的农学家张履祥就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详尽地概括:“凿池之土,可以培基。池中淤泥,每岁起之以培桑竹,则桑竹茂,而池益深矣,周池之地必厚。盖一池中,蓄青鱼、草鱼七分,鲢鱼二分,鲫鱼、鳊鱼一分,未有不长。”
珠三角地区的桑蚕文化发展较早,但跟鱼塘的结合相对较晚,直到明朝广州成为对外港口以后,养鱼跟种桑才开始慢慢结合起来。在20世纪20年代,广东的顺德地区成为了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典型生产模式,种养面积多达100万亩。
总之,塘中养鱼,蚕沙作饲料,塘基种桑,塘泥作肥料,这是一种农业循环系统,似乎跟风水没有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