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贵族爵位分为六个等级,即王、公、侯、伯、子、男。
当时天下最高地位的人是天子,称为“王”,原则上是没有“王爵”的。
到了东周末年,一些诸侯擅自称王,自封王爵,但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
如秦国、楚国、徐国、宋国、越国,这些称王者和周宗室的姬姓亲缘关系较远,因而他们率先破坏周朝的礼制。
一些戎狄首领也称王,如邵王、吕王、丰王等,但同样也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到了秦朝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去掉了王爵,废除了封国制,改为郡县制,只保留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
汉朝时期,也没有王爵,但是爵位增加到二十个等级。
西汉时期虽然没有王爵,但恢复了封国制,天子之下为诸侯王。
魏晋时期,又恢复了王爵,同时把王又细化为亲王、郡王,以体现与皇帝的亲疏程度。
事实上,使用“亲王”字样为称号的朝代,只有清朝。
《白虎通》记载: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爵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爵位大小排列?
爵位高低分别为:王、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下图所示。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