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的产地/特征/花语及简介,夹竹桃花的学名叫什么花?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又名洋夹竹桃或欧洲夹竹桃,是一种夹竹桃科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观赏价值的中草药。因为茎部像竹,花朵像桃,因而为名。它是夹竹桃属中唯一的品种。北非古城沃吕比利斯就是以洋夹竹桃的旧拉丁文名而取名的。夹竹桃出产自摩洛哥及葡萄牙以东至地中海地区及亚洲南部至中国的云南。
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夹竹桃,遍及南北城乡各地。性喜充足的光照,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红色和白色两种。
常绿直立大灌木,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
夹竹桃[1]原名应为甲子桃,传说60年结一次果,因甲子桃果实极为少见,有的地方误称“夹竹桃”。但也有地方保留甲子桃的称呼。甲子桃果实长10-15cm,细长条状,应当属蒴果类。12-2月结果,河南有5-9月结果。这种花,从根至茎,都有剧毒。中毒后,可用大路边黄煎水服解毒.
高达5米,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缘,革质,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形,有红、黄、白三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瞢荚果长柱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一翌年1月。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碱性土上也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