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祁镇执政多少年?
明朝朱祁镇两次上位,共计做了皇帝二十多年,是一个有着传奇和历经坎坷的历史人物。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族,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天顺八年(1464年),病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发动麓川之役,导致综合国力耗损。正统八年,正式亲政,励精图治,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
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复位称帝,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追复胡善祥为恭让皇后,释放建文帝后代,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后来又听信谗言流放郭登、袁彬等人,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致使弋阳王一家冤死,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导致明朝自景泰时期恢复的国力再度受创。
朱祁镇土木堡惨败,使明朝损失惨重,为什么有人称他为英宗?
明英宗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他是明朝唯一的一位太上皇,也是明朝唯一一位被外族俘虏的皇帝。
明英宗在位期间,宠信宦官王振,在其怂恿之下率二十万明朝大军北征瓦剌,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击溃,二十万明军全军覆没。这是明英宗的第一宗大罪。
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宦官曹吉祥和投机大臣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废代宗景泰帝为郕王,同时将抗击瓦剌、保卫北京的忠臣于谦杀害。这是他的第二桩大罪。
代宗被废后圈进于西内,仅一个月就离奇死亡,凶手毫无疑问是明英宗,景泰帝朱祁钰是他仅有的兄弟,他不顾念手足之情,将其毒杀,同时赐给他一个恶谥“戾”,意思是终身做坏事。代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明朝皇帝被俘、瓦剌大军逼近之时由孙太后和群臣拥立为帝,后又成功的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挽救大明江山社稷,保住了朱家王朝。这样的评价实在非常不妥。此明英宗第三桩大罪。
明英宗既不英,亦不明,本就不是一个好皇帝。可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其不到四十年的生涯中,却做出了两个被后世史家称赞的善举:
一、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的殉葬制度源于明太祖朱元璋,这是一项毫无人性且饱受诟病的残酷制度。不要说明太祖和明成祖,就连老实巴交的仅仅做了八个月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死后,也有八个嫔妃为其殉葬。本不英明的明英宗在临终前废除了这项制度,这也成了他一生中不多的闪光点之一。
二、释放建庶人、吴庶人后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之子,成祖靖难之后将建文帝之子年仅两岁的朱文奎废为庶人,圈进于凤阳广安宫,派人日夜看守,并且不许任何人同他说话,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五十多年后的天顺年间,此时朱文圭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明英宗得知建文帝后人仍被软禁时,想到了自己也曾被软禁于南宫八年,由此及彼特将朱文圭释放,同时,将建文帝之弟吴庶人的后代悉数释放,同时给他们发放钱财,并派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要知道这件事情当时很多大臣反对,明英宗力排众议,这非常难得!
明英宗确实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真的是一个好人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明英宗为什么叫朱叫门?
朱祁镇之所以被叫做叫门天子是因为他在被瓦剌俘虏之后就被瓦剌押着来到了明朝得疆域,瓦剌利用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叫门,让明朝的守将放下武器,这就让朱祁镇有了叫门天子的称呼,这也是后人对于朱祁镇这个制造了土木堡之变的天子的一个侮辱。
明朝奇葩皇帝不少,但叫门天子独朱祁镇一份,在国家危难之时,给蒙古族当带路党。瓦剌太师挟持着明英宗到宣府、大同城下,并胁迫朱祁镇要当地守军开城。而朱祁镇为了自己的性命,居然悉数应允。
好在宣府守将罗亨信、大同守将郭登等守将头脑清醒,以江山社稷为重,拒不开门。大约在此刻朱祁镇心里,千万万大明将士和百姓的性命,都比不上他自己的性命能多活一刻。
大明宫廷旧事:明英宗朱祁镇死后,两宫尊号之争的始末如何?
说起明英宗朱祁镇,他在做皇帝这件事上真是让人直摇头,不过他却还算是个合格的夫君,他与皇后钱氏伉俪情深,只可惜钱皇后膝下无子,人生无所依靠。
英宗驾崩后,其长子朱见深登基为宪宗,按礼法该尊钱皇后为皇太后,可朱见深的生母周氏再次妄图取代钱氏地位,好在前朝群臣反对,最终折中为两宫同尊,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尚且年幼,大事小情都是其祖母太皇太后张氏还有前朝阁老管着,也正是在张太后做主之下,钱氏被挑中成为了朱祁镇的皇后。
钱氏封后,是明朝建立之后的第一次皇帝初婚仪式,进行得极其盛大恢弘。
尽管是祖母选的人,可朱祁镇对这个温柔恭顺、知书达礼的妻子非常满意,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作为皇后,钱氏在明朝的史料上都是有口皆碑,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
但钱氏封后多年,恩宠不断,可她连个女儿都没有,而与此同时后宫其他人,则在钱氏的包容照顾之下,为英宗生下了不少儿女。
长子朱见深出生后,前朝请封太子,英宗拒绝,他仍希望心爱的妻子为自己生下太子。
英宗没等到钱皇后生养,就发生土木之变,朱祁钰监国的时候,朱见深被封为太子,而钱皇后为了丈夫的平安,在宫里跪在佛堂日夜痛哭,将自己的私己送去瓦剌,希望善待丈夫。
景泰元年朱祁镇回朝,此时的皇帝是朱祁钰,而钱皇后则因为日夜为英宗祈福,哭瞎了眼睛又跪瘸了一条腿,年纪轻轻却青丝已白,早就失去了年轻美貌。
英宗看着爱妻非常心痛,但他也自身难保,英宗与钱皇后还有一众嫔御,都被幽禁南宫。
在被朱祁钰软禁的岁月里,夫妻俩仍旧携手相伴不离不弃,感情也愈发深厚,只不过钱皇后伤了身子,或许是其他原因,她再也没有可能给英宗生下皇子。
因为没有孩子,钱皇后的人生愈发艰难,英宗复位后,朱见深恢复了太子身份,没想到其生母周贵妃当即发难,怂恿内监去孙太后面前挑唆,要废了无子又残疾的钱皇后。
这件事被英宗得知后,周氏被斥责,皇后仍旧是英宗心爱的妻子钱氏。
话虽如此,可钱皇后没有儿子始终是个大问题,而周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英宗在世自然能够庇佑妻子,但将来的事情实在是不好说。
按照明朝规制,没有生育的后妃要被殉葬,英宗临终将这项太祖恢复的制度给废除了,他知道周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所以留下遗诏,将来皇后千秋万岁之后,与其同葬。
英宗这边刚蹬腿,果不其然,周氏那边再次开始搞事情,她想要做唯一的皇太后。
周氏让人宣称,钱皇后无子,理应遵宣宗朝胡皇后的例废黜,大明朝的皇太后只能是她这个皇帝生母,但这种公然挑战逾越礼法的事情,明朝的士大夫自然不可能允许。
按照礼法,钱氏作为皇后,就是所有皇嗣的母亲,名正言顺的皇太后,可宪宗的生母周氏也要做皇太后,僵持之下,最终宪宗与群臣达成的意见,就是两宫太后同尊。
周氏再无赖,也拗不过前朝群臣,钱太后仍旧是正,她是侧,可周氏当然不肯轻易罢休。
宪宗朱见深对生母非常孝顺,周氏自然有恃无恐,钱太后礼法地位虽然高,可毕竟与宪宗之间隔着一层,尤其是在后来宪宗废后的时候,钱太后站在宪宗对立面。
本来虽说是两宫同尊,但钱皇后拥有徽号,周氏并没有,而后来两宫名分之争再起波澜,是因为皇陵建设的问题,按照礼法还有英宗遗诏,只有钱氏有资格与英宗合葬,但周氏却也要。
周氏要求把钱皇后单独葬出去,将来她自己与英宗合葬,此举自然引发前朝不满。
周氏的妄想,让宪宗被前朝重臣指指点点,责难不止,无奈之下周氏只能放弃,宪宗同意在英宗墓穴两侧留出两个位置,将来钱太后与周太后都葬入帝陵。
但周氏又岂是善类,她还是暗中捣鬼,让工匠封死了钱太后墓穴与英宗墓室之间的甬道,最终钱太后凄凉去世以后,在地下也没能与丈夫合葬在一起。
当然,钱太后表面上应该享有的待遇都还齐全,追谥、祔庙等全都有。
成化年间,钱太后依旧以正室名分葬入裕陵,而周太后在弘治年间去世后,除了耍手段葬入裕陵之外,并没有祔庙、追谥,其神主也被挪去奉慈殿,并不是太庙。
同样是御驾亲征,为什么朱祁镇会失败被俘而朱厚照能够取得胜利?
原因很简单,因为前者是真刀实干,而后者更多只是闹着玩的。
1449年的土木堡之战,当时的明朝和瓦剌双方可都是精锐尽出,火力全开的拼死一战。当年,面对瓦剌军队的一再侵扰,明英宗朱祁镇最终在奸宦王振的煽惑和挟持下,决定御驾亲征瓦剌。
此战,明朝方面集结了包括京城三大营在内的精锐大军共计二十多万。不光天子亲征,同时还带上张辅、朱勇等功勋名将及一众文武大臣压阵。明朝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北出大同,在边境的土木堡一带与进犯瓦剌大军决战。而面对来势汹汹,兵力数倍于己的明军,瓦剌当然也是做足决战准备,倾力与明军一战。
不过,正所谓“一将无能,害死三军”!明军虽然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在王振的瞎指挥下,明朝大军最终在土木堡一带惨遭瓦剌军队围歼,士卒伤亡过半,明英宗兵败被俘,随驾文武百官大部分殉国。此后,也先挟持英宗入侵明朝,一路长驱直入,杀抵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于谦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恐怕明朝就将重蹈北宋的覆辙。
至于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应州大捷,实际上不过是一场双方都意料不到的遭遇战。1517年,鞑靼部落的小王子率领五万人大军(号称)进犯明朝边境。而小王子的目的,不同于土木堡之变时的瓦剌,他实际上也就想到明朝那抢掠点财物罢了。加上过去明朝军队一贯的窝囊,面对鞑靼的进犯,一般都不敢出城应战,只会龟缩在城中。因此,鞑靼方面完全没预料到明朝方面会大规模主动反击。
而明朝方面,各镇边军对于明武宗突然心血来潮的“打仗游戏”,也是措手不及,但既然天子都来了,谁保驾不力,日后了就凉凉了,于是明朝边军自然也就拼死出战。就这样,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明朝和鞑靼双方十数万人们便打起来了。
但由于,鞑靼小王子是真的没料到,自己带人来抢点东西都能遇到这么大的反击,反而被一反常态的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明朝在应州一战中,应该是占到了便宜的。而鞑靼此后数年也不敢在南下犯境,应该也是被明军打得够呛。
不过,由于明武宗离经叛道,不被后世认可,便刻意变低了应州大捷的功绩,使得这场明朝中叶难得的对外反击战胜利不被后人所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