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是在秦朝最高官职。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领导。
太尉,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秦朝无三公说法,御史大夫秦时为银印青绶,为上卿,但非“公”,此处为后人对比总结)。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太尉与丞相哪个手中的权力比较大?
太尉和丞相都是封建王朝最重要也是最高的两个官职。
太尉是秦汉时期设立的掌管军事的官员,负责中央和地方安全,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由于对皇权威胁太大,担心拥有兵权的将领拥兵自重或者取而代之,后来逐渐成为虚职。
丞相也是秦汉时期设立,统领文武百官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权影响太大,历代王朝多有变更,分离丞相权利,到明朝时期直接废除丞相制度。
太尉和丞相一文一武,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历史上担任过太尉的人比较有名的,如汉朝周亚夫、宋朝岳飞等,汉朝以后的太尉都虚职,没有多少实权;担任过丞相的比较多了,如秦国魏冉、吕不韦,汉朝的萧何、曹操,明朝的李善长等。
比较直下,太尉和丞相同属三公,但太尉仅仅掌管军事,丞相却要统属百官,即代表皇帝也要代表文武百官,丞相的权利还是大于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