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一:清理腐质
首先,将发霉的表皮剥掉,流水冲洗种球。
步骤二:浸泡种球,补水消毒
腐质清理完毕后,将高锰酸钾(药房有售)在容器内兑清水1000~1500倍,并加入少量促根剂,均匀溶解,浸泡种球半小时。
步骤三:通风晾干,抹药防护
经过药液充分浸泡,种球已恢复饱满和洁净,吸入了促根剂成分。这时,将它捞出来,放在通风散光处,稍微晾干表面。待到半干时,给之前削去腐质的部分抹上多菌灵粉末,进一步吸干创口,防腐治疗。
步骤四:栽种和灌药
出于种球防腐的考虑,要避免使用大肥,尤其是氮肥过多。配土添加少量的颗粒缓释肥,平时再用些球根专用营养液即可,也不能浇水过度。
如此,种球处置和上盆的步骤已经完成,待盆底多余水分排出后,就可以将花盆移到温度、光照适宜的通风位置正常养护了。
唐菖蒲刚发芽是什么样子?
唐菖蒲属多年草本,茎基部扁圆形球茎,株高90-150厘米,茎粗壮直立,无分枝或少有分枝,叶硬质剑形,7~8片叶嵌叠状排列。
叶长对-40厘米,宽4~5厘米有多数显着平行脉。花茎高出叶上,穗状花序着花12~24朵排成二列,侧向一边,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弯,花径12~16厘米,花色有红、黄、白、紫、蓝等深浅不同或具复色品种,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内含种子15~70粒。种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生物特性
唐菖蒲原产非洲热带与地中海地区。喜凉爽的气候条件,畏酷暑和严寒。要求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具体习性
株高80~170厘米,球茎扁圆或卵圆形,具环状节。叶6~9片,剑形。蝎尾状伞形花序,着花8~24朵,花朵硕大。唐菖蒲喜凉爽、不耐寒、畏酷热,要求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适温度白天20~25℃,夜晚10~15℃。唐菖蒲为长日照植物,以每天16小时光照最为适宜。
唐菖蒲地下部分具球茎、须状根和收缩根。球茎为休眠器官。春天栽种一粒母球,秋天可收得一个或若干个2cm以上的新球茎。球茎扁圆形或卵圆形,球茎的外部包有4—6层褐色膜被,对球茎起保护作用,球茎上有芽眼3—6个,成直线排列,中间的为主芽,旁边的为侧芽。主芽、侧芽均可形成新的植株,侧芽形成的植株亦可抽穗开花。球茎的底盘周围布满根原基,萌动后形成须根。
当植株生长具3片叶时,在母球茎上开始形成新的球茎,在新球茎上又长出多条新根——收缩根。
随着新球茎和收缩根的形成,母球与须状根逐渐萎缩、干枯,新的球茎长成后,在新球茎和收缩根之间着生仔球。由于种球大小和品种不同,仔球着生量也不一样,大红袍品种着生仔球可达50一70粒,而紫气祥云品种只有4—8粒。
仔球多数为卵圆形或桃形。庸菖蒲的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长30—75cm,每个花穗着花8—24朵,通常侧向一边,排成两列,花冠直径8一16cm花冠由下向上渐小,花朵由下向上渐次开放。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喇叭形,钟形等,稍向上弯曲。
球茎扁圆球形,直径2.5~4.5厘米,外包有棕色或黄棕色的膜质包被。
叶基生或在花茎基部互生,剑形,长4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顶端渐尖,嵌迭状排成2列,灰绿色,有数条纵脉及1条明显而突出的中脉。
花茎直立,高50~80厘米,不分枝,花茎下部生有数枚互生的叶;顶生穗状花序长25~35厘米,每朵花下有苞片2,膜质,黄绿色,卵形或宽披针形,长4~5厘米,宽1.8~3厘米,中脉明显;无花梗;花在苞内单生,两侧对称,有红、黄、白或粉红等色,直径6~8厘米;花被管长约2.5厘米,基部弯曲,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的花被裂片皆为卵圆形或椭圆形,上面3片略大(外花被裂片2,内花被裂片1),最上面的1片内花被裂片特别宽大,弯曲成盔状;雄蕊3,直立,贴生于盔状的内花被裂片内,长约5.5厘米,花药条形,红紫色或深紫色,花丝白色,着生在花被管上;花柱长约6厘米,顶端3裂,柱头略扁宽而膨大,具短绒毛,子房椭圆形,绿色,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而有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地下部分具球茎,扁球形,株高60~150厘米,茎粗壮直立,无分枝或少有分枝,叶硬质剑形,7~8片叶嵌叠状排列。叶长对-40厘米,宽4~5厘米有多数显着平行脉。
花茎高出叶上,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着花12~24朵排成二列,侧向一边,少数为四面着花;每朵花生于草质佛焰苞内,无梗;花大形,左右对称;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弯,花径12~16厘米,花色有红、黄、白、紫、蓝等深浅不同的单色或具复色品种,或具斑点、条纹或呈波状、褶皱状;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内含种子15~70粒。种子深褐色扁平有翅。染色体基数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