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大棚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时间 : 12-17 投稿人 : 依珊 点击 :

养殖泥鳅,冬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养殖泥鳅,冬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大棚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养殖泥鳅,冬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养殖学堂

泥鳅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随着野生泥鳅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人工养殖泥鳅的养殖户也慢慢多起来了。现在已处于冬季,那么养殖泥鳅时,冬季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刚好踏火前几年一直在养殖泥鳅,来说下个人的经验。

首先来说一下投喂,总体来说泥鳅在冬季的管理与一般的淡水鱼类没有多在的差别,如果是在珠三角的话,冬季同样可以正常去喂。若是在冬季较冷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水温在15度以上时可以喂正常量的一半,早晚各一餐就可以了;水温在10-15度时则选择在中午喂一餐,而当水温低于10度时则要看天气,如果是阴雨天则完全可以不用喂,晴天的话到中午之后会有泥鳅浮到水面来晒太阳,这时可以少量喂一点点饲料给泥鳅吃,不用太多每条泥鳅吃上几颗就行了。

第二点则是要做好鱼病防治,如果确定要将泥鳅过冬,则在入冬之前要对泥鳅用药杀菌、杀虫才行,这操作通常在水温还在15度之上时做,水温过低则效果不是很理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冬季尽量少去动泥鳅,例如放地笼、拉网之类的,如有这样的操作,起上来的泥鳅最好不要再放下塘去,因为在低温季节里,受伤的泥鳅很易出现水霉病,这是泥鳅最怕的一种病。

最好就是做好水质管理,冬季因水温低,相对来说水质变化会慢很多,建议在水温还在15度之上时在塘里用药改底一次,这样可以减少鱼塘里的有机质,以方便冬季和早春季节的管理。另外在冬季虽然水质变化慢,但同样需要换水,每隔7-10左右选择晴天中午温度高时少量换水,以维持水质稳定。如果冬季会结冰的话,则在入冬之后要将塘里的水位慢慢加到最高水位,这样因水位深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过后一到开春时水温会上升,这时我们要及时用药再来对泥鳅杀菌、杀虫一次才行,要不水温一高很易出现爆发性的疾病。这样处理过后再选择时机用药来改底和调水以防水中的有害物快速升高而影响到鱼的健康。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养泥鳅十大忠告?

一、生活习性

泥鳅是底栖小型淡水鱼类,生存水温范围0~41℃,最适生长水温22~28℃,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豆渣、米糠、麸皮、禽畜内脏及下脚料、配合饲料等。

泥鳅养殖

二、鱼塘建设

泥鳅养殖鱼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0.3米的软泥,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鱼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植物覆盖面积约占鱼塘总面积的1/4。

泥鳅养殖

三、清塘消毒

泥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撒生石灰60~70千克,2~3天后加水至0.3厘米深,一周以后将水排干并重新注入新水,水深约0.2~0.3厘米,然后每亩施300~500千克腐熟人畜粪或10000~20000千克沼液,待水色开始变绿且透明度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鳅苗。

泥鳅养殖

四、鱼种投放

泥鳅苗要确保大小均匀、个体饱满且有活力,每亩放3~4厘米的泥鳅苗3~5万尾,套养鳙鱼10~20尾、鲢鱼15~30尾用以防止蓝藻爆发,若泥鳅苗是用充氧尼龙袋长途运输的要“缓苗”后再放苗,即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内20分钟,等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泥鳅养殖

五、饲料投喂

泥鳅苗刚下塘可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同时投喂少量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细饲料,等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粉碎的禽畜内脏、豆饼、配合饲料等,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为5~10%。

泥鳅养殖

六、水质管理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发酵的有基肥,每次用量300~500千克/亩,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要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水深并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

七、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泥鳅养殖

八、注意事项

1、泥鳅养殖要注意水

黄金泥鳅养殖技术?

1.

准备一个合适的池塘。

泥鳅的养殖肯定是离不开池塘的,这是最基础的养殖条件,但是池塘里面朋友们要保持水质清新,没有受到过污染而且水源还得充足,各种的排水和蓄水的功能都得齐全才行。 当然,池塘的面积最好是选择50到100平米的,深度则在50厘米左右为最佳。 这个时候大家伙还要检查池塘的这些池壁,如果有漏水的情况一定要进行改善,可以用一些工具把它夯实,这样就能够防止它渗漏的情况了。 池塘的底部也得有十厘米左右的淤泥,整个养殖场的四周,也尽量用那些石棉瓦或者是铁丝给做成围墙,这样能够防止一些其他动物进入池塘伤害泥鳅。

2.

池塘的处理工作。

光准备好了这样一个池塘还不行,我们还要把池塘进行处理一下,首先,在放泥鳅苗两个月之前,先要把池塘里面的这些淤泥给深耕一遍,然后让它暴晒30天左右,再用一些生的石灰粉对池塘进行消毒杀菌,同时给池塘里面放上大量的肥料,但是肥料一定要注意必须是发酵过的有机肥还有生物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整个池塘是泥鳅生长的场所,如果先前的处理工作没有做好的话,那么你就也不会好好的长大,同时,没有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疾病,那么大家伙就别想什么丰收了,泥鳅还有可能造成死亡。

3.

泥鳅的养殖密度。

很多朋友在养泥鳅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成功,有可能是与泥鳅的养殖密度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认为投放得越多产量就会越高,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养殖密度,那么就会让泥鳅产生大量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会传染,所以,泥鳅的死亡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如果朋友们选择的泥鳅苗在三厘米左右那么,平均每平米投放的数量是0.1到0.2千克左右,但是随着泥鳅不断的长大,大家就要及时的减少养殖密度,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泥鳅出现损伤,也能提高一定的产量。

4.

水质的管理工作。

石钢鳅养殖技术?

1、石钢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

怎么养殖泥鳅?

泥鳅肉质细嫩,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品质非常好的食材和药材,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从市场上来说,养殖的泥鳅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品种、台湾泥鳅等,也有野生捕捞的。由于野生泥鳅资源越来越少,难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人工养殖就很重要。

泥鳅养殖的难点,首先是苗种问题。

前些年,本地泥鳅苗种主要是野生捕捞,也有人工繁殖的,但总体的特点是质量参差不齐,成活率没有保障。这是因为泥鳅人工繁育苗种及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普及。另外,本地土著泥鳅没有经过驯化,在摄食习惯上不利于养殖。

从养殖角度讲,泥鳅苗种可以选择台湾泥鳅。台湾泥鳅个体大,生长快,能浮出水面摄食,不钻土,对养殖生产非常有利。在养殖时,为了充分利用饵料,也可以混入少部分本地优质泥鳅苗种。

第二个难点是疾病。

对于种、养殖来说,这都是问题。养殖业的传播感染途径更快,造成的损失也可能最多。泥鳅的鳞片细小,容易受到擦碰伤,既而再感染其他疾病。泥鳅一旦得病,也会像其他养殖鱼类一样难治疗,因为水体毕竟是个大空间,而用药的效果又会受到水体、鱼体质的影响。

所以,疾病贵在预防。平时注意养护水质和底质,疾病流行期间严格消毒,定期投喂药饵。

第三,做好防逃和防敌。

单以台湾泥鳅来说,由于其有浮上水面游动、摄食的习惯,很容易受到水鸟等敌害的捕食。不要小看水鸟,它们会捕完一塘子的泥鳅。所以,养殖台湾泥鳅要设置防鸟设施。另外,本地等品种具有逃逸性,大雨时节要特别注意雨水反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