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室大棚的建造。在能打出海水井的地方建温室大棚,必须请专业机构或部门进行地质勘探和水质检测,经过养鱼实验确保无误后,方可确定大棚地址。井深13~20米,水温可维持在13~18℃左右;井深80~120米,水温可维持在11~15℃。海水井最好打在距离高潮线较近的潮间带区域,养殖温室大棚墙体由红砖水泥砌成,钢制简易拱形梁屋架。养鱼池池底钢筋混凝土浇筑,坡降5%。池壁红砖水泥砂浆砌筑,池内壁防水5层做法。池底预埋排水管道,排水口在池底中央位置,排水管溢水管垂直插入池外排水井弯头处,可以随时插拔。每池布进水管2处,每个温室两排养鱼池,设一条进水主管道和排水沟,主管道外引井水,内通各鱼池。
2.水处理流程。从养鱼池排出的水通过地下管道自流到固体污物分离器,去除部分悬浮物和固体杂质;然后通过蛋白质分离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增加溶解氧、降低氨氮;通过三级生物滤池去除氨氮,根据需要向水温调节池中加入地下水,进行水温的调节;调温后的水经过模块式紫外线消毒水渠,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的水经管道自流到高效溶氧器中,使出水的溶解氧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连接在出水管路中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水质状态;处理后的达标水,沿封闭管道输送到养鱼池中。
3.养殖工艺流程。①苗种放养和筛选。苗种的放养密度与饲养条件、水质、水交换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6~10cm的苗种可以按80~150尾/㎡的密度入池养殖,随着鱼苗生长而逐步降低放养密度,到400~500g时,放养密度为20~30尾/㎡。
②饲料投喂。6cm苗种入池后,每天投喂3~4次;体长达到10cm以上,每天投喂2~3次,以后随着苗种体重的增加和体长的增长,逐渐增加饲料粒径,投喂次数每天可减少到1-2次,投喂量以饱食率的80%左右为准,不能有残饵。水温低于10℃或高于22℃及摄食不良时,要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③水质管理。水温长期处于22~23℃以上时,要加大换水量和采取降温措施。温差要控制在0.5以内。
④病害防治。每天要多次巡池,观察鱼群状态,检查有无体色发黑、体表溃疡或充血发红、游动异常等情况,尤其要注意投饵时鱼的摄食情况。发现鱼苗患病,应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措施。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