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征特性
生育期135天左右,株型稍紧凑,呈筒形,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色较深,铃较大,重5.5g,吐絮特畅,易采收,衣分42.6%,色泽洁白,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全生育期长势较强,早熟不早衰。
2、产量表现
2001年国家黄河麦套棉区试中,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671.0kg和1611.0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34.2%和36.1%,均居首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国家黄河麦套棉区试中,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699.5kg和1590.0kg,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19.3%和26.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均居第二位。2002年参加国家麦套棉生产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1578.0kg和1452.0kg,比对照豫668增产21.8%和2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之首。根据国家区试品种稳定性分析,该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佳。
’
3、纤维品质
2001年国家区试纤维品质检测:长度29.5mm,比强度30.6cN·tex-1,麦克隆值4.9;2002年国家区试纤维品质检测:长度29.2mm,比强度29.3cN·tex-1,麦克隆值5.2,两年平均纤维品质:长度29.4mm,比强度30.0cN·tex-1,麦克隆值5.05。
4、抗病虫性
经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平均两年结果枯萎病指10.5,黄萎病指22.3,综合评价属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棉铃虫抗性鉴定结果为抗虫性好,达2级抗性水平。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适时播种。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采用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抢晴播种。
5.2、合理密植。黄淮流域麦棉套作,密度以每公顷3.75万一4.50万株为宜;黄河流域一季春播,密度以每公顷3.30万~3.75万株为宜;长江流域适当稀植,密度以每公顷2.25万~3.00万株为宜。
5.3、科学施肥。该杂交种生长发育快,结铃性强,需肥量大,要施足底肥,有机肥最佳,增施钾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高产施肥标准:每公顷需纯氮不低于225kg,五氧化二磷不低于75kg,氧化钾不低于150kg,长江流域加大钾肥施用量。
5.4、适时化调。从现蕾期至花铃期,根据天气和长势情况适量化调,前轻后重,少量多次为宜。
5.5、田间管理。整枝及时彻底,发育早的地块在整枝时除去下部1—2个果枝的早蕾,以防烂铃;8月上旬打顶,长江流域种植,宜留果枝20个左右,黄淮流域种植,宜留果枝16个左右。
5.6、害虫适当防治。抗虫性呈现时空表达差异,随棉花生育进程,抗虫性呈下降趋势,所以根据棉铃虫发生轻重,适当结合农药防治,防治四、五代棉铃虫要重于二、三代棉铃虫。另外,该杂交种抗虫具有选择性,仅对棉铃虫和红铃虫低龄幼虫具有抗性,其它棉花害虫红蜘蛛、棉蚜、斜纹夜蛾、盲蝽象等需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