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月栽培平菇,通常称为早秋栽培。此期间具有气温高、菌丝生长迅速、出菇快、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的优点。但是,早秋栽培平菇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如果技术掌握不到位,必将导致减产,甚至失败。笔者现将早秋栽平菇应注意的技术重点浅述如下:
一、选择菌种要"准":8-9月投料播种,自然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进入10月份后气温会逐步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一定要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如三峡1号、三峡7号、广丰1号、纯白201、国平良种、庆丰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特性。如果选用的品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
二、培养料发酵、灭菌要"严":平菇有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两种方式。采用发酵料栽培时,培养料的发酵期不得少于4天,料堆内温度一定要达到65℃以上,中间翻堆2-3次,使原料腐熟均匀一致,达到灭菌的目的。用熟料栽培时,灭菌时间一定要在100℃温度中保持8-12小时(视灭菌容器大小而定),或者采用"诱导式前发酵"技术处理后,再进行高温灭茵,效果更佳。如果发酵灭菌不彻底,将很难成功。
三、调控温度是发菌期的"重中之重":平菇分床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两种。床畦早期栽培的,一是料厚不得超过15厘米,厢宽不超过1.2米;二是辅料时厢中间呈纵向留出一条宽20厘米的通气沟,有利于通风换气,散热降温,调节料温;三是采用两层播种,加大播种量,使菌丝快速封面,向料内生长;四是活种后10天内,对料内温度要勤检查,如果料温超过32℃,要及时通风降温,否则,将导致高温烧菌,菌丝生活力下降,各种病菌或鬼伞类等竞争性杂菌将会大量产生,造成减产或失败。
塑料袋栽培的,无论是熟料袋栽还是发酵料袋栽,播种后菌袋最好是单层摆放,袋与袋之间要留有2厘米的空隙,有利于散热,并注意通风换气,使袋内料温始终处于32℃以下。尤其是发酵料,更不可大意。
四、出菇期间水分管理要"巧":营养生长结束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将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床畦栽培的应在早晚或阴天揭开薄膜,用木棒在床面按10厘米×10厘米间距打洞,洞深至料厚的2/3即可,随即浇灌1次大水,补足料内水分达到68%左右,然后每天早晚视出菇情况灵活喷水。袋栽的将菌袋码成菌墙后,应连续用大水淋灌菌墙3-4天,每天1-2次,应逐层淋透,避免因垒菌墙后出现高温而影响出菇或灼伤菌蕾。25℃以上出菇,袋栽水分管理每天应逐层灌水1次,直至菌墙内料温稳定为止,并辅以勤喷空气水,使菇房内有1个阴凉湿润的环境,就能出好菇,获高产。有条件者,最好是用营养泥或营养土砌成菌墙后再出菇,因有泥和土层将菌袋隔开,菌袋就不会产生高温,而且产量会提高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