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又名蘑菇、白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肉"的美称。我国栽培的蘑菇,80%都是用于加工罐头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发展蘑菇生产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出口创汇产业。果园露地栽培,操作简单,投资少,是目前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根据蘑菇生长发育的特性,其栽培季节多安排在秋冬并延续到早春。适宜的播种季节应是前期温度22-25℃,适合蘑菇菌丝体的生长,1个月后气温下降到20℃以下,以利于实体的形成。具体栽培时间安排,可参照当地历年入秋后的气象资料,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5℃是大致的播种期,往前推18-20天为堆料发酵期。
二、果园菇棚的搭建
1、整畦建床。将土深翻10-20厘米,暴晒1-2天,
清除杂草异物,然后整平做畦建床。菇床最好南北方向,长10-15米,宽2米左右,中间挖2条畦面,即成地面菇床,床面宽60厘米左右,畦面四周筑成10厘米宽、5-10厘米高的土埂,以便在床面铺放培养料,然后在菇床两边挖20-30厘米深、10-20厘米宽的床沟,以便排水。
2、果园菇棚建造。果园露地菇棚多采用简易低拱棚,每隔50-60厘米用竹片搭成拱形架,棚顶距床面1.2-1.5米,在拱顶及两侧用塑料绳将竹片捆紧固定,上盖塑膜,如果果树枝叶不茂盛,可在膜外加盖草帘或遮阳网,以防阳光直射菇床。
3、菇棚消毒。一般用0.2%敌敌畏或多菌灵、石硫合剂或1%的福尔马林等喷洒菇棚和菇床,密闭24小时以上,以达到除虫灭菌的作用。
三、培养料的配制及堆剁发酵
培养料的用量,一般按每平方米30-35千克(以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其配方为麦草2500千克,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35千克,饼肥150千克,石膏粉50千克,磷酸钙25千克。
堆制时,先将麦草用水浸湿,以吸足水又不流出为限,粪肥敲碎过筛加水浸湿,然后铺一层草,撒一层粪肥,堆底宽2米左右,长度不限,最底层用于草厚30厘米,上面每层料厚20-30厘米,粪肥按比例撒匀,堆高1.5米左右,层层踏实,以利升温。4-5天后,翻堆,充分抖松拌匀,再发酵16-18天,间隔3-4天翻堆一次,堆制发酵结束,培养料呈棕褐色,松软有弹性,不粘不臭,含水量65%-70%,pH为7.5-8.0。
四、栽培管理
1、铺料播种。培养料进棚后,料温达30℃以下时,铺料播种,料厚12-15厘米,表面平整,采用穴播,穴距7-8厘米,深4-5厘米,梅花式点播,随挖穴,随点种,菌块可稍露出培养料,以利透气,并把培养料压平即可。
2、菌丝生长阶段管理。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3天长入培养料。播种后适当提早通风,促进菌丝长入培养料层内。菇棚温度超过25℃时,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播后4-5天,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穴或菌种没萌发,应及时补种,同时注意防御鼠害。
3、覆土。播后13-16天进行覆土。土质不散,疏松柔软,吸水性强,持水力高。有一定肥力,不带病虫污染源,pH值7左右,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蘑菇覆土是在播种后13-16天进行。实行二次覆土,先粗后细,粗土2/3,细土1/3,覆土厚度4-4.5厘米,要求厚度均匀一致,覆粗土后3天内把粗土喷湿,喷水采用多次勤喷至含水量达20%左右,粗土覆盖后5-7天及时盖细土,细土厚度一般为1.5厘米左右。
4、出菇管理。从覆土到出菇为18-20天。这时,要特别注意加强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的管理,掌握"粗土先湿后干,细土先干后湿,出菇水要狠、生长水要稳"的原则。棚内温度控制在16-20℃,土层湿度控制在18%-20%为宜。
5、病虫害防治。要选择在无污染的地方建棚,做好培养料及覆盖土的消毒工作。一般110平方米的覆土量用克疣灵高效杀菌剂等1000倍液100千克左右喷施,喷药后用薄膜将土盖严闷24小时以上,或用福尔马林3千克加水50-60千克后拌土并密闭24小时以上,然后摊晾1-2天,让福尔马林挥发后使用。一旦发现病害及时控制病源,并用多菌灵、甲托等菌剂及时防治。对菇蝇、菇蚊等,可用20%除虫菊酯3000-5000倍、25%的菊乐合脂1500-2000倍液防治。注意,出菇时不可在菇床直接喷施毒性大、药效长的杀虫剂,以防药害和残留。
6、采菇期管理。前期秋菇主要是喷水调湿,通风换气,控温保湿,以达到多出菇、出好菇的目的。后期春菇主要是补水追肥,通风保温,松土除老根等。一般可用1%葡萄糖加1%尿素或黄豆浆1%、VB1等喷施。
7、适时采收。一般柄粗盖厚的菇,菇盖长到4厘米左右时采摘;柄细盖薄的菇,菇盖在3厘米左右时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