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铁拳头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铁拳头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铁菱角、四角薄茶、溪薄荷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竹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东部及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管香茶菜的根、叶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longituba(Miq.)Hara[Plectranthus longitubus Miq.;Isodon longitubus(Miq.)Kudo] |
拼音注音
Tiě Quán Tou
别名
铁菱角、四角薄茶、溪薄荷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管香茶菜的根、叶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longituba(Miq.)Hara[Plectranthus longitubus Miq.;Isodon longitubus(Miq.)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竹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东部及南部。
原形态
长管香茶菜,直立草本,高达1m。茎钝四棱形,具四浅槽,带紫色,密被下向细微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长2-5mm,腹凹背凸,密被下向细微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长2-5mm,腹凹背凸,密被极细微柔毛;叶片狭卵形至卵圆形,中部者长3.5-12cm,宽2-4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楔形至楔状圆形,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细锯齿,沿脉上密被微柔毛,余部散布小糙伏毛,下面沿脉上密被柔毛,余7部满布金色小腺点。花序狭圆锥状,长10-20cm,顶生或腋生,腋生者较短,由具3-5花远离的聚伞花序组成,聚代站花序具梗。总梗长约6mm,花梗长达5mm,总梗及序轴均密被细微柔毛;苞叶下部者与叶同形,向上渐变小而呈苞片状,小苞片线形,被细微柔毛;花萼钟形,长达4mm,口部宽达6mm,常带紫红色,外面沿肋及边缘被细微柔毛,余部具腺点,萼齿5,明显呈3/2式二唇形,唇片裂至花萼长1/2,上唇3齿,外反,齿三角形,下唇2齿,果时花萼长达6m;花冠紫色,长达1.8cm,外被疏柔毛,冠筒长达1.4cm,平伸但中部略弯曲,基部上方明显囊状增大,至喉部宽达3mm,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3.5mm,宽约4mm,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4m,宽3.5mm,内凹;雄蕊4,内藏,花丝扁平;花柱丝状,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成熟小坚果扁圆球形,径约1.5mm,深褐色。花、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叶含长管贝壳杉素(longikaurin)A、B、C、D、E、F,尾叶香茶菜丙素(kamebakaurin),异长管香茶菜醇(isolongirabdiol),冬凌草甲素(oridonin),毛叶香茶菜素(lasiokaurin)G,诺多星(nodosin)F,长管贝壳杉素(longikaurin)G,长管香茶菜素(longirbdosin),长管香茶菜新素(rabdolongin)A,毛萼晶丁(maoecrystal D),三叶香茶菜醛(trichokurin),毛叶香茶菜丁素(odonicin),香茶菜宁(rabdosianin)B,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暑腹痛;尿路感染;乳腺炎;跌打伤痛;蕲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