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土茯苓 |
---|---|
门类 | 中药材·《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 渗湿 |
中文名 | 土茯苓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黄宫绣·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土茯苓·《本草求真》·黄元御 |
更多 | 《本草求真》清(公元1644-1911年) 黄宫绣 著 |
(蔓草)消水除湿尤解杨梅结毒
土茯苓(专入胃肝。兼入肾肠)。甘淡气平。功有等于萆 。治能除湿消水。去清分浊。然此尤解杨梅疮毒。盖杨梅疮多由岚瘴熏蒸。与淫秽湿热之邪交互而成。(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蓄积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症多属阳明(胃)厥阴。(肝)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两角。若用轻粉劫剂。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拘。发为结痛。遂成痼疾。(时珍曰。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复。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骨失其所养。营卫不从。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痼疾。)须用此一两。外用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剂。(时珍曰。用此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健。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症多愈。又云。此名搜风解毒汤。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忌饮茶酒肉面盐醋。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方愈。取其湿热斯除。而浊阴得解矣。白者良。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