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桑枝 |
---|---|
门类 | 中药材·《中国药典》 |
中文名 | 桑枝 |
拉丁名 | Sānɡ Zhī |
英文名 | RAMULUS MORI |
别名 |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炮制:桑枝: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摘录:《中国药典》 |
更多 |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
《中国药典》:桑枝
拼音注音
Sānɡ Zhī
英文名
RAMULUS MORI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桑枝: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炒桑枝: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鉴别
本品粉末灰黄色。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淡黄色或无色,略弯曲,直径10~30μm,壁厚5~15μm,弯曲处呈皱襞,孔沟不明显,胞腔甚细。石细胞淡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直径15~40μm,壁厚5~20μm,胞腔小。含晶厚壁细胞成群或散在,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呈多面体或正方形、萎形、类双锥形,直径5~20μm。
归经
归肝经。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用法用量
9~15g。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常用,可单位熬膏服或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
摘录
《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