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衣鱼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衣鱼 |
拉丁名 | Yī Yú |
英文名 | |
别名 | 蟫、白鱼、蛃鱼、壁鱼、蠹鱼、铰剪虫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本经》 |
更多 | 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全虫。 |
《中药大辞典》:衣鱼
拼音注音
Yī Yú
别名
蟫、白鱼(《尔雅》),蛃鱼(《尔雅》郭虞注),壁鱼(《圣惠方》),蠹鱼(《尔雅翼》),铰剪虫(《陆川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衣鱼科昆虫衣鱼的全虫。
原形态
体长而扁,长约1厘米。外被银色细鳞,头、胸、腹之区别不甚明显;头小,复眼细小,单眼缺如;触角细长,多节,成鞭状;口器虽退化,但善于咀嚼。胸部最阔,中胸及后胸各有气门1对;无翅,胸下有足3对。腹部10节,至尾部渐细,第1~8腹节各有气门1对。腹部末端有尾须3条,由多数环节组成。
多生于古旧的房屋和古书中。畏光,好蠹食书籍、衣服及浆糊、胶质等物。
归经
《本草求原》:"入小肠、膀胱、肝。"
性味
咸,温。
①《本经》:"味咸,温。"
②《药性论》:"有毒。"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温,无毒。"
注意
①《日华子本草》:"畏芸草、莽草、莴苣。"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祛风,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儿惊痫,疮疖,目翳。
①《本经》:"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②《别录》:"疗淋,堕眙,涂疮灭瘢。"
③《纲目》:"主小儿脐风撮口,客忤天吊,风痫,口歪,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转胞,小便不通。"
④《陆川本草》:"破积,解毒。治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复方
①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②治小儿天吊,眼目搐上,并口手掣动:壁鱼儿一十五枚(干者十枚,湿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烂,更入奶汁,同灌入口。(《圣惠方》)
③治小儿撮口发噤: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圣惠方》)
④治痫:衣中白鱼七头,竹茹一握。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顿服之。(《救急方》)
⑤治小儿重舌:衣鱼烧灰,敷舌上。(《千金翼方》)
⑥治瘢痕凸出:农白鱼二七枚,鹰屎白一两。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千金方》)
⑦治眼翳:书中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僧深集方》)
⑧治砂石、草木人目中不出: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千金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