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黑塔子根 |
---|---|
门类 | 中药材·《中华本草》 |
中文名 | 黑塔子根 |
拉丁名 | Hēi Tǎ Zǐ Gēn |
英文名 | |
别名 | 油柿根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四川中药志》 |
更多 |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乌柿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中华本草》:黑塔子根
拼音注音
Hēi Tǎ Zǐ Gēn
别名
油柿根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乌柿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cathayensis Steward
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地、河谷及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常绿或半常绿小乔木,高10m左右。树冠开展,多枝,有刺;枝圆筒形,深褐色至黑褐色,散生近圆形小皮孔,小枝纤细,有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mm,有微柔毛;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1.8-3.6cm,两端钝,上面光亮,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上面稍凸起,下面突起;侧脉纤细,每边5-8条。花雌雄异株;雄花生聚伞花序上,稀单生,花萼4深裂,裂片三角形,长2-3mm,两面密生柔毛,花冠壶状,两面有毛,4裂,裂片宽卵形,反曲,雄蕊16,分成8对,一长一短,花药线形,退化子房有粗伏毛;雌花单生,白色,芳香,萼4深裂,裂片卵形,长约1cm,有柔毛,先端急尖,花冠比萼短,壶形,有短柔毛,管长5mm,4裂,裂片覆瓦状排列,近三角形,反曲,退化雄蕊6,花丝有短柔毛,子房球形,有长柔毛,6室,花柱无毛,柱头6浅裂,伸出花冠外,花梗纤细,长2-4cm。浆果球形,直径1.5-3cm,嫩时绿色,熟时黄色;种子褐色,侧扁;萼宿存,4裂,长1.2-1.8cm,先端急尖,纵脉9条,果柄纤细,长3-5cm。花期4-5月,果期8-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或长条形,有的略弯曲,长30-40cm,直径1-2cm,有的数股分枝,具细须根。表面黑褐色,细腻,皮薄,内心坚硬,黄白色。气微,味略涩。
以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性味
苦;涩;性微寒
注意
《重庆草药》:体弱有寒者忌用。
功能主治
清肺热;凉血止血;行气利水。主肺热咳嗽;吐血;肠风;痔血;水膨腹胀;疮疖;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复方
①治肠风下血: 黑塔子根四两,牛奶子很二两,落地金钱二两,葛菌二两。炖猪大肠服。 (《重庆草药》)②治内外痔疮: 黑塔子根、牛奶子根。炖猪大肠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气疾,丹停,臌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治吐血,痔疮。
3.《四川中药志》:除湿,利水,消肿。治牙痛。
4.《重庆草药》:治肠风下血,肺热咳嗽。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