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蛙 |
---|---|
门类 | 中药材·《证类本草》· |
中文名 | 蛙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唐慎微·宋(公元960-1279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蛙·《证类本草》·唐慎微 |
更多 | 作者:唐慎微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
(蛙_图缺)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一名长股。生水中,取无时。
陶隐居云∶凡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而青脊者,俗名土鸭,其鸣甚壮。又一种黑色,南人名为蛤子,食之至美。又一种小形善鸣唤,名蛙子,此则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背有黄路者,名金线。杀尸疰病虫,去劳劣,解热毒,身青绿者是。
图经曰∶蛙,《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水中,今处处有之。似虾蟆而背青绿色,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纹者,人谓之金线蛙。陶隐居云∶蜂、蚁、蛙、蝉,其类最多,大腹而脊青即《尔雅》所谓在水曰黾者是也。黑色者,南人呼为蛤子,食之至美,即今所谓之蛤,亦名水鸡是也。闽、蜀、浙东人以为珍馔。彼人云∶食之补虚损,尤宜产妇,即此也。小形善鸣唤者,名蛙子,即药中所用蛙是也。其余蝼蝈、长肱、蠼子之类非药中所须,不复悉载也。
衍义曰∶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