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芨芨草 |
---|---|
门类 | 中药材·《中药大辞典》 |
中文名 | 芨芨草 |
拉丁名 | Jī Jī Cǎo |
英文名 | |
别名 | 枳芨草、枳机草、席箕草 |
界 | 动物界/植物界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生于微碱性草滩上、干河床、湖边、河边、丘间低地。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 |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摘录:《中药大辞典》;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
更多 | 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茎、花及种子。茎全年可采;夏、秋采花及种子,硒干。 |
《中药大辞典》:芨芨草
拼音注音
Jī Jī Cǎo
别名
枳芨草(《内蒙古中草药》),枳机草、席箕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茎、花及种子。茎全年可采;夏、秋采花及种子,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微碱性草滩上、干河床、湖边、河边、丘间低地。分布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2.5米。根粗而坚韧,外被沙套,径达3毫米。茎直立,粗壮,坚硬,丛生,基部宿存黄褐色枯萎叶鞘。叶线形,长30~60厘米,纵向卷折,质坚韧,上面脉纹凸起,微粗糙,下面具凹沟多条,光滑无毛;叶鞘无毛,质坚韧,边缘膜质;叶舌质较硬,渐尖,长5~7毫米(茎上部达1厘米)。圆锥花序,长40~60厘米,疏散呈塔形,集生于秆之一侧。分枝细弱;小穗长4.5~6.5毫米,灰绿色或带紫色或变草黄色;颖膜质,披针形兼椭圆形,第1颖短于第2颗;芒直立或微曲,但不扭转而易断落。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
《内蒙古中草药》:"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治尿路感染,尿闭。
①《内蒙古中草药》:"利尿。治尿路感染,尿闭。"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茎:利尿清热。花: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茎、花0.5~1两。种子3~5钱。
复方
①治尿道炎:芨芨草茎基部一两,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尿闭:芨芨草子三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③治初生儿小便不利:芨芨花、车前草、小麦穗秆(去麦粒)各一钱,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④止血:芨芨花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