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唐 李红娟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农牧和扶贫开发局,青海大通810100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成为大通县“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发展生态农业,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发展路子,既有利于实现农业节能减排,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地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生态和文化的需求。
1 大通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大通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组织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食用菌质量安全、“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安全、肥料质量、农药市场监管、农作物种子质量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使全县的化肥使用量年均降低10%左右,农药施用量降低20%左右,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64%。
1.2 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3%;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节水滴灌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推广力度逐年加大;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3 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充分利用全县草场,发挥草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全县种植饲草面积达到3 333.3 hm2,舍饲圈养力度不断加大,草场压力逐年减轻,草原植被逐年恢复。
1.4 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拓宽
已建成绿园、花海、神龙等6 个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一个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
1.5 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发展较快
全县已经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73 万座,建成大中型沼气池25 座,养殖废弃物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和提高。
1.6 草原生态建设进展明显
大通县正式启动实施了以“草畜平衡奖励、生产资料奖励、人工种草奖励”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基本实现草畜平衡,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但是,大通县生态农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畜- 沼- 菜”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农业生产整体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四是科技对生态农业的支持能力还不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2 大通县生态农业发展措施
2.1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www.nczfj.com),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
1)加强特色基地建设。
建立特色种植基地30 个0.324 万hm2,建立各类良种繁育基地0.267 万hm2,新(扩)建规模化养殖基地5 个。引进大通金鹏蔬菜种植培育有限公司和青海达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建2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县建成设施蔬菜农业示范基地达到19 处,规模养殖基地达到75 处(其中省级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67 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 个)。新建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6 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2 个。到2015年,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0.667万hm2。
2)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大力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切实设定1 个长期建设计划,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提高农业机械水平。加大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引导农户开展市场化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管理中心。
3)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基本原则,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发展集约型农业,实现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等,减少外部物质能量的投入,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大通县农业生产特点、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菜—沼—畜”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既能加快推进全县高效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也能很好地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
2.2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1)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并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严格监测和控制灌溉农田污水的水质;加强农村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通过推广翻耕等土壤污染清理复原技术,采取化学、生物、工程等改良措施减轻土壤污染。同时,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宣传、监督和管理工作,开展土地规划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全县土壤环境质量。
2)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和“沃土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减少农药在农作物中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加强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技术的培训,普及安全施肥、用药知识,从根本上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
3)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要结合农村沼气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积极推广可降解、易回收农膜的使用,杜绝和消除“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和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后再还田技术,改善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条件。
2.3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紧紧围绕将大通县建成“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保障基地”这一中心,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全县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43 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 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 家产品14 个,登记保护“大通马铃薯”、“大通鸡腿葱”和“大通牦牛肉”地理标志农产品3 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1 家产品6 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认定省规模化养殖场67 处,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3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