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塑加工工艺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糖塑加工工艺(20140117):
糖塑,俗称吹糖、糖人模,是指糖料经由艺人的吹、塑、画等技艺手法塑制成形,制作出具有观赏性、可食性和艺术性的食品或装饰品的制作手艺。糖塑,古称糖供,旧时人们把祭祀当作是极为隆重的大事。祭天地、社稷、祖先和各路神仙,祭祀时要用上好的供品,糖供就是其中之一。糖塑由来已久,唐宋古籍里就有对于“糖供”的记载,用糖供做成人物、鸟兽、果品等形状。后来的人们在寿礼、婚礼上,也使用糖塑作为吉祥物品赠送。这项技艺的传承方式比较传统,一般是以家庭或村为单位,传男不传女。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糖塑的制作技艺。
相关知识:
糖塑,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俗称吹糖、糖人模,从事这行手艺的人叫吹糖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湖北天门、沔阳(今仙桃市)为最。糖塑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天门沔阳糖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制作上高人一筹,常见的有连年有鱼、二龙戏珠、麒麟送子、穆桂英挂帅、杨宗保点兵等等。
在天门、沔阳(今仙桃市)一带,糖艺多属"吹糖人"类。旧时,这里人多地少,地势低洼,汛期常闹水荒。为了谋生,人们被迫流浪在外地学手艺,学成后又回家乡发展,糖塑由此发展起来。旧时农闲时节,沔阳艺人们便分赴外地,甚至远到湖南、江西、河南等省卖艺谋生。天门糖塑也多为世代相传的家传手艺。旧时也曾自成帮派,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糖塑艺人身背一口精心设计、多功能的木箱,箱盖上绘有供人转彩的圆盘,周边绘满有趣的人兽花鸟图案。圆心设一指针,供人车旋,旋到何物,糖塑艺人就现作何物。故而做糖人模也称作"车糖人模"。
糖塑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
1、原料可塑性强:麦芽糖是糖塑的主要原料,加热后变软,比面塑更具可塑性,既可吹成薄而亮的各类造型,又可拉成粗细不同的糖丝。捏成不同形状的配件,易粘且牢固;
2、造型神形兼备:糖塑的技艺主要功夫在“吹”上,一块糖坯在艺人手中,边吹边捏,再通过搓、压、挑、剪等手段,加上辅助的小铁丝,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一件作品就完成了;
3、色彩和谐醒目:[/]麦芽糖加温变软加入红、绿、黄、黑四种色素,根据需要又可调和成数十种复色,色彩响亮和谐;
4、肌理变化丰富是糖塑独具的特点:在糖塑中,附件变化万千的肌理又与主体吹成光滑的表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丰富耐看;
5、“活”的部件是糖塑的又一特点:有的部件装上自制的钢丝弹簧,一经拿在手中,部件都“活”起来了,更具生气。
糖塑的制作技巧以"吹"、"扯"为要。 "吹"是沔阳糖塑最基本的技巧,俗语说:"糖模师傅的本事──吹出来的!"学徒学艺,先学的就是"吹泡子"。糖塑师傅把吹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根据吹塑材料和对象分别运气,吹出葫芦、金瓜,皮薄中空;龙身、凤体,丰满光润。有时连吹带拉,用一个糖泡做成枝桠纵横的枯树,用一个糖泡吹成老鼠拖菱角;在已变冷的泡上粘个热泡,还可吹出更复杂的造型。扯,也是糖塑艺人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黄褐色的饴糖在艺人手中越扯越活,做起来十分顺手;本色的糖稀,越扯颜色越淡,可变成淡黄色或乳白色,有如玉雕制品;加了食用色素的糖稀,则越扯越"出色"。
此外,搓、拉、捏、团、挑、揉、按和压、擦、拨、画、挑、剪也是常用的技巧。糖塑有红、绿、黑、黄四种,糖塑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沔阳糖塑的题材多为常见的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中的人与动物,滑稽活泼、俏皮有趣、寓意深刻。
相关新闻:
1997年元宵节,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教授应邀参加仙桃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建立大会。 会后,老教授要在仙桃城区寻找如今还别致存在的传统民间艺术,于是由仙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萧国春等陪伴,穿街走巷寻访。他们听到锣鼓声,到过号称“五里三台”之多的一个个沔阳花鼓戏草台戏场。
老教授对家乡耳熟能详的花鼓调非常亲切,然而他没来得及驻足观看,仍在戏场表里接续穿行,事着实钱沟村露天戏台旁找到了他要采访的目标:一位正在做“糖人模”的老艺人。老教授屏声静气地挤在人群中观看老艺人老练的塑造,边吹边拉、边压边捏,像变戏法一样,一小砣染了色的麦芽糖在手中即时成为一个个有板有眼的“十二生肖”小动物,明光亮亮,活灵活现,很快糖塑担上插糖塑仙桃绝技“糖人模”满一大排。当看到老艺回报一位父老做了一件抽象真切的“三怕”时,老教授不禁自主地拍手叫好,冲动地说:“我又看到了我少年时代喜爱的糖人模!”他惊喜地与老艺人扳话起来。老艺人名萧新春,家住黄新场陈小垸村,春节刚过,和同村几位老艺人在仙桃城区赶戏场做糖塑技术。
刘教授请萧新春老师傅也做件“三怕”带回大学去和师生共享。萧师傅兴奋不已,细心塑造,老教授专心致志地细心审察:只见用黄绿色糖做成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花蛇奋发着头吐着红舌头捕向蟾蜍,一条红头红夹黑脊黄脚的小蜈蚣朝向小蛇,一只土黄色的蟾蜍匍伏在绿草丛中张口鼓眼望着蜈蚣。老教授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实在太像了!‘三怕’阐明了大做作中一物降一物的道理。”他把糖塑“三怕”小心翼翼地擎在手中,如获得至宝,对萧国春等人说:“糖人模是仙桃民间艺术中的绝技绝活,全省少见。”在回武汉的轿车中也仍然无比谨慎地用手拿着,恐怕被碰坏,一到家就马上安排冰柜中,一有空就拿出来与其余教授和研讨生欣赏一番。
2002年尾月三十吃过团年饭,由仙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萧国春带黄新场四位糖塑老艺人张大中、张道山、张正华、李在浩,应“湖北省暨武汉市民间艺术游园活动”之邀,乘专车赴汉,饰演仙桃糖塑艺术。
大年初一上午,刘守华教授率领中南民族大学年轻教授何红一(女)、现任省民协主席傅广典、省民协秘书长鄢维新、省与武汉市剪纸学会负责人刘士标、江先孝、马子遐等专家及新闻记者,一大早就先后来到黄鹤楼公园,为“民间艺术游园活动”开园剪彩。随即他们同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在园内参观了武汉泥塑、面塑、剪纸、歌舞、说唱和来自长阳山区土家族锣鼓山歌的表演场地以后,停下来重点观赏仙桃糖塑老艺人奇妙的糖塑表演。
四位老艺人从仙桃农村来到大都市武汉,心情异常激动,没想到“雕虫小技”也能登上大武汉的大公园现场表演。除夕夜无心细看春节文艺晚会电视节目,商量了一夜,也准备了一宿,打算新年第一天“头炮打响”,要拿出自己的绝技高招,做出糖塑精品献给省城广大游客。果然,年逾八旬的张大中老师傅,宝刀不老,不一会,用彩糖塑出惟妙惟肖、富有生命光辉的“西天取经”师徒四个“糖人模”;古稀老人张道山技艺不减当年,用上好的糯米糖吹塑成憨态可爱、呼之欲出的“双狮滚绣球”、“龟龄鹤寿”;年近花甲的张正华、李在浩老人也不示弱,一会儿做好“老鼠拖葫芦”、“五毒”、“金鸡报晓”、“龙凤烛”等充满生气和灵气的糖塑小玩艺。顿时,四位糖塑老艺人跟前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赞扬声不绝于耳,老外们不住地“OK”直叫。家长带着孩子们挤上前去争相购买糖塑艺术品。
有一位十几岁的男孩用武汉口音颂扬糖塑:“又好看,又好玩,又长知识又解馋。蛮划得来!”几位老艺人又要做手艺,又要做出生意,忙得不亦乐乎!这时,领队萧国春和刘守华教授、何红一教授、省民协秘书长鄢维新及武汉市民协在场的几位负责人自告奋勇、兴致勃勃地当起了仙桃糖塑的义务讲解员。当有的游客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大年初一尽做些毒虫、老鼠之类的东西?”教授和专家们连忙释疑解惑:“五毒即无毒,以毒攻毒,趋吉避邪。”“老鼠多子多孙,葫芦谐音福禄,拖葫芦大头在后,象征好日子在后头。”“双狮来源于皇朝时代的高官太师少师,寓意才子辈出,代代做官”。“龙凤烛带有红、祝、龙凤呈祥的好口彩。”大家听了乐得纷纷抢购“糖人模”,更乐得老艺人心里比糖还甜!
妙趣横生的仙桃糖塑艺术,随着四位老艺人在热闹非凡的黄鹤楼“民间艺术游”十五天活动中的精彩表演,加上新闻媒体的报道,名声大振,一举轰动武汉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