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又名蓝矾,石胆,含5分子结晶水,是一种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它是鱼病防治中常用的药物,对原生寄生虫病,如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中华鱼蚤等有明显的杀灭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铜粒子容易与病原体的蛋白质结合成为蛋白盐,形成沉淀,以阻止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但硫酸铜属重金属盐类,在使用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1.硫酸铜杀灭病原体能力的大小受水中各种理化因子(温度、盐度、PH值)的影响,其毒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PH值的增加、有机物的增多和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环境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2.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治疗鱼病通常采用全池泼洒法和药浴法,全池泼洒的使用浓度为0.5~0.7PPM,药浴法的使用浓度为8PPM,浸浴20~30分钟。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测量水体体积,准确计算和称量药物用量。
3.硫酸铜能够引起鱼类肾组织坏死,破坏其造血组织,增加鱼类的肝脂肪,还容易残留在鱼类的鳃、肌肉和肝内,并妨碍肠道的吸收功能,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所以不能经常使用。
4.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使用(比例为5∶2)杀虫效果比较好,硫酸亚铁主要是消除固着物,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鱼蚤寄生虫,因发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黏液大量增加,如果单用硫酸铜效果就不理想,而与硫酸亚铁合用杀虫效果比较好,其使用浓度与硫酸铜的浓度相同。
5.溶解硫酸铜的水温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6.小瓜虫病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小瓜虫在鱼体表面形成囊包,在硫酸铜的安全浓度内不能杀死小瓜虫。相反,使用后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