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影响到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环境和人类的自身安全。在影响饲料安全性的众多因素中,危害尤为严重的是使用违禁药物和超量抗生素。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并坚定执行;另一方面,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和提高配方饲料质量,也十分重要。生态型饲料添加剂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生产中主要有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肽、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酶制剂、酸化剂以及有机微量元素等。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功能性寡糖
寡糖亦称低聚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属于普通寡糖,它们可以被消化吸收,产生能量,而功能性寡糖是指具有特殊的生理学功能,不被人和动物吸收,能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有益于肠健康的一类寡糖,这就是双歧因子。动物营养界称之为微生态促进剂,饲料工业则称之为化学益生素。功能性寡糖除了可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形成,还可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形成。功能性寡糖在八十年代应用于饲料工业上,具有用量少、无毒害、无残留、稳定性强、配伍性好的特点。但功能性寡糖的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有激素样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菌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具有与矿物质结合的特性。近些年来已有多种生物活性肽从微生物、植物及动物体内分离出来。从动物胸腺中取出的胸腺肽,可促进淋巴细胞分化、成熟,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作用;胸腺细胞分泌的胰多肽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增强脂肪分解,提高动物的糖耐受量与胰岛素活性的作用;从动物脾脏提取的肝脏活性肽,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血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近年来,对特殊生理阶段的饲料(如乳猪料)和特种饲料(如虾料)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选用经特殊加工的、富含生物活性肽的原料,将是提高特殊饲料品质的主要技术手段。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又叫活菌剂、生菌剂,指用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既包括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也包括益生素。研究开发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及微生态防治理论等。乳酸杆菌型微生态制剂应用历史最早,制剂种类也最多,包括乳酸杆菌发酵饲料、乳酸杆菌粉及乳酸杆菌提取物。
中草药制剂
现已证明许多中草药所含的糖类、生物碱、苷类和挥发油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避免西药类免疫预防制剂的交叉反应等弊端;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以起到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预防、消除外源激素的毒副作用,许多中草药被确认为有胜似激素的激素样作用。有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抗菌谱,有的甚至还有抗病毒、抗真菌等作用;中草药还有双相调节作用,可将亢奋调节为正常,也可将抑制调节为兴奋,直至动物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
作者:江苏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朱泽远、胡来根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