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水产动物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水体环境中生活,减少由于水体不稳定性带来的额外刺激,从而减少额外的体能消耗,因此能够积累更多的能量用来生长和抵抗病害,达到高产、稳产的养殖目的。那么,影响池塘水体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在这里我称之为“金三角”:虫、藻、菌。
一、虫
这里我所说的虫,主要是一些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等),它们以藻类为食。四月中旬,虫子大量繁殖,将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摄食后,虫、藻、菌三者失去了平衡,水体变瘦,水体透明度加大,氨氮、亚硝酸盐容易积累,水体的稳定性降低,当遇到物理扰动时(如风浪、水生动物活动等)水体容易变浑,此时主要表现为水体白浊。
二、藻
这里我所说的藻类,主要是一些浮游植物,包括绿藻、硅藻、裸藻等。当藻类的繁殖速度大于虫子对其的消耗速度时,三者失去了平衡,水色开始变浓(称之为浮游生物浊度),水体透明度下降。
三、菌
这里所说的菌,主要是用来分解水体中有机残骸(包括死亡的虫子、藻类)等物质,将其转化为能被藻类所吸收利用的物质。当水体中缺少菌时或菌分解有机残骸等物质能力不足时,水体有机残骸等物质大量积累,使水体“变脏”,透明度下降。
加强水体的稳定性,需处理好虫、藻、菌三者的关系,使其保持动态平衡。我们需要做的是:养殖前期养藻、中期养菌藻、后期养菌。
前期如何养藻呢?前期由于气温低,藻类不容易繁殖,但是“北京水世纪”潜心研制出了低温快速肥水培藻产品如“肥水旺”、“黄金液”等等。当大量浮游动物繁殖起来后,需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如使用“快克”将浮游动物数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同时,及时补藻肥。中期养菌藻,也就是在养殖中期的时候,定期补充水体中的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以及及时补充水体中藻类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养殖后期,由于大量的物质(主要饲料)输入池塘内,造成残饵粪便等的大量积累,需要补充大量的菌,主要为乳酸菌、酵母菌,对养殖池塘积累的物质进行分解转化。
作者:水世纪华东团队曾高德
微信号:北京水世纪(beijingshuis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