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萍1董志强1杨红1张型伟1张健2
1.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水产局157400;2.牡丹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充分利用耕地,将种稻和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营造种养结合、鱼稻互补的农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生态效益,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推广。然而,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加之管理技术不当,各种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给养殖户带来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对北方稻田养鱼过程中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病毒性疾病(出血病)
流行情况:多在8-10月份水温20℃以上发病,特别是水温达25℃时,发病多且死亡率高。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鱼体消瘦,濒死的鱼体表下肌肉、口腔、颅顶和两侧、肛门肠管出现块状充血。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放养苗种时应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食欲好、抗病力强的种苗;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养殖密度过大和过量投饵;在保证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加深水位,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等。
二、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体: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水温25~30℃时为流行高峰期。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肿大,腹壁上有红斑,轻压腹部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解剖,早期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肠壁呈红色,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黏液。
预防措施:清整稻田,彻底消毒;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投放前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15~30分钟;加强饲养管理,投喂新鲜饵料;在保证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加深水位,3~5天换水一次;每月连喂3天大蒜素可有效预防肠炎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需外消药结合内服药(先停食一天再给药),外用药如生石灰、漂白粉等泼洒2~3次。内服药可以选用以下任意一种:①磺胺二甲氧嘧啶粉(SDM),拌饲投喂,首次用量为每千克鱼每天150~200毫克,维持量减半,连用7天。②复方氟苯尼考(氟苯尼考∶维生素C=1∶2.5),拌饲投喂,每千克鱼250~500毫克,每天1次,连用5~7天。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菌:柱状屈桡杆菌。流行情况:水温在15℃以上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鳃盖内表面的皮肤中间部分常糜烂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腐烂发黑,鳃丝末端缺损,鳃丝软骨外露。
预防措施:彻底消毒稻田;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投放前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15~30分钟;在保证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加深水位,做到全天微流水,保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定期用生石灰调水消毒;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田中沤水,可有效预防烂鳃病。治疗方法:同细菌性肠炎病的外用药及内服药。
3.赤皮病
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流行情况: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及在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末梢端腐烂。
预防措施:彻底消毒稻田;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避免放养密度过大,鱼种入田前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15~30分钟;定期用生石灰调水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投喂新鲜饵料。
治疗方法:同细菌性肠炎病的外用药及内服药。
三、寄生虫疾病
1.锚头鳋病
病原体:锚头鳋属。流行情况: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所以该病主要流行于夏季。
症状:体表和鳃部色泽新鲜无腐烂,见到挂线状时多为锚头鳋病。
预防措施:①改善水环境。放养前1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90~105克兑水全田泼洒,以杀灭寄生虫卵。②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在疾病流行季节,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以提高鱼体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治疗方法:①雷丸槟榔散拌饲投喂,每千克鱼体重用0.3~0.5克,隔日1次,连用2~3次。②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浓度成0.3~0.7毫克/升,连用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水温越高间隔的天数越少;反之,则多。
2.车轮虫病
病原体:车轮虫。流行情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4-8月,水温18~28℃。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有的成群绕边狂游,呈“跑马”状。有时可见鱼体表发白,鳃上黏液增多,大量寄生时,严重影响鳃的正常呼吸,致使鱼类窒息死亡。
预防措施:①鱼种入田前用2%~4%盐水药浴10~15分钟。②定期将楝树新鲜枝叶扎成数小捆,放在田中沤水,可有效预防车轮虫病。
治疗方法: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均匀全田泼洒,连用2~3次。②每立方米水体用苦参碱溶液0.4克,稀释后全田均匀泼洒1~2次。③每立方米水体用楝树新鲜枝叶50克,煎煮后全田泼洒。
3.指环虫病
病原体:指环虫流行情况:指环虫适宜温度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
症状: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鳃上黏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而死。
预防措施:①鱼种放养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30分钟。②全田泼洒晶体敌百虫,使浓度达0.3~0.7毫克/升。
治疗方法: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均匀全田泼洒。②用敌百虫与面碱(碳酸钠)合剂,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体量为0.1~0.24克,全田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