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 保护肝胰腺是关键

时间 : 03-14 投稿人 : 如彤 点击 : 加入收藏

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 保护肝胰腺是关键

2015年对虾养殖成功率很低,有统计表明,各产区普遍养殖成功率低于3成,就算是2014年养殖成功率遥遥领先的华东产区,2015年也出现崩盘,部分产区成功率低于10%,近7成养殖户亏本。对虾肝胰腺坏死症(EMS/HPNS)和白斑综合症突显,难以防控,成为对虾养殖最为突出的风险因素,给对虾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除了病害导致养殖成功率低外,天气环境恶劣、苗种退化、水质恶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

条件致病菌(特定类型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害理化因子和有毒藻类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发生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却在于养殖生态系统紊乱,生态系统抗应激能力弱,不能有效控制条件致病菌和有毒藻类的发生,“单位时间内”养殖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有毒理化因子便不能够被消除。

对虾发生时肝胰腺坏死症时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生态防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抗应激—消毒—底质改良—培水+益生菌处理水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消毒可以杀灭大部分的条件致病菌和老化的益生菌,但消毒对对虾而言是胁迫,对虾会产生应激,所以在消毒前需要使用Vc、葡萄糖酸钙和胆汁酸来处理从而缓解应激反应,消毒处理后,改良底质,然后培水,加快新生藻类的繁殖生长,发挥藻类消除营养盐的功能和新生益生菌转化有害物质的能力。这样就重新构建了高效的维持平衡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的防治对虾的肝胰腺坏死症。

肝胰腺的日常保护

肝胰腺作为对虾最重要、功能最多的器官,承担消化吸收、免疫、造血、解毒等功能,肝胰腺一旦受损,会影响对虾生长,严重的则会造成对虾的死亡。对虾的肝胰腺是虾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当对虾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虾塘内各种有害细菌、有机污染物越来越多时,对虾肝胰腺承受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即把体内的各种有毒物质进行转化分解。肝胰腺功能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它的脆弱性。肝胰腺既要消化吸收营养,储存能量,又要对抗外界入侵,还要不断排出体内毒素,它就是一部一直在高负荷运转的机器,任何外界环境的应激、病原的入侵、消化负担过重、自身营养缺失等都可以导致它的“罢工”,所以保护肝胰腺应该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养殖过程中预防对虾肝胰腺疾病的工作到位,对虾抵抗力增强,对疾病相对就会减少发生,自然就能提升了养殖效益。

转肝期肝胰腺的保护

转肝期是对虾肝胰腺快速发育期,也是肝胰腺功能转型的关键时期,极易出现肝胰腺病变,正常对虾的肝脏经过这一时期都会发育成肝形状完整、有棱有角的形态,表面覆盖银白色的肝包膜,颜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或灰绿色。转肝期由于大部分管理者的饲喂技巧粗略,或环境影响,往往没能很好的完成。而太多的管理者在转肝早期忽略了甚至是完全没有检查小虾肝脏的经验,这就导致不能及时的做好保肝护肝和诱导肝脏发育的工作。何况对于早期养殖来讲对虾肝脏的正常发育重要莫过保肝护肝。维C和胆汁酸作为很好的解毒物质,和复合维生素B搭配,适当的量对肝的转化是很有帮助的。

胆汁酸对对虾肝胰腺的保护作用

有些证据表明,在水产动物饲料或养殖水体中添加(加入)胆汁酸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胆汁酸能有效防治对虾肝胰腺的炎症在其他水产动物上已得到了验证。胆汁酸在鱼类胃肠道中能帮助创造能够杀灭和消化某些细菌和病毒的环境(Ellis,2001)。哈斯苏荣等(2001)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牛磺酸和胆酸进行了抗炎作用及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胆汁酸对急慢性炎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胆汁酸还对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刘玉芳等(1998)利用从草鱼胆囊中提取的胆汁酸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胆汁酸盐对草鱼肠道三种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内毒素池,内毒素可引起肠道粘膜水肿,肠绒毛顶部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在肠粘膜屏障遭到破坏时,内毒素可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危害水产动物机体健康。

胆汁酸对内毒素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①肠道内的胆汁酸可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阻止其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②胆汁酸为去污剂,已证明两者在体外对内毒素脂多糖具有直接作用,而且胆汁酸可在试管内改变大肠杆菌内毒素,使其不再引起裂物凝聚,其机制可能为将内毒素分解成无毒性的亚单位或形成微聚物。因此胆汁酸可以减少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机体的危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