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蚂
水蛭
殖工作即将开始,很多养殖户想自己尝试但又缺乏相应的技术要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安徽水蛭[蚂蝗]繁育的成功技术流程,供大家参考。
1 基础设施建设
繁殖场分为产卵床和孵化箱两部分,应建造在无污染,避风向阳,水源充足,远离化工厂和高速公路的地方。产卵床为长方形的水泥池,大小为1m×2m×1m,以若干个小单元组成一个整体。池上应搭建棚子,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水淋湿。孵化箱为普通泡沫箱,规格为0.4m×0.5m×0.3m,放入未做产卵用的产卵池中,箱子四周应开若干小孔,增加孵化箱的透气性。繁殖基质为普通菜园土,应在前一年冬季采取备用,经过低温和暴晒作用,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使用前应晒干,粉碎,60目过筛。
3 繁殖管理
种蛭投入产茧床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70%,这样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种蛭钻进土壤中产茧。湿度太低,不利于水蛭钻入土壤中;湿度太高,又不利于种蛭在特定土壤深度下产卵。在种蛭投入产茧床5-8小时后,应维持土壤湿度在50%-60%。水蛭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生产上,可以通过在土壤表面覆盖稻草等材料以提高和保持土壤温度。在水蛭产茧过程中必须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其繁殖,造成停产、产空茧现象。种蛭移到产茧床20 d后,定期翻土查看产茧情况,当大部分卵茧变成紫色时,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挖茧,如不及时挖出会影响卵茧的孵化,导致减产。卵茧挖出后,应及时放入孵化箱孵化。卵茧孵化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30%-40%,每个箱内铺上2 层卵茧,覆盖顺序从下到上依次为土壤→卵茧→土壤→卵茧→土壤,构成夹心结构。箱内的土壤以细土为主,底层土厚度为2cm,中间层土和顶层土厚1cm。每层放卵茧0.5 kg,卵茧挨个排放,卵茧之间的空隙用土填满。孵化期间细心观察,每天观察一次,如细土湿度不够,喷雾保持湿度。约15d,一部分幼苗孵出,此时加大土壤湿度,让幼苗有足够的水分。再过5天左右,幼苗基本上都会孵出,遂将其放入精养池精养。
4 幼蛭饲养
刚孵出的幼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水温宜保持在22℃-28℃,幼水蛭孵出后2-3天内主要靠卵黄囊维持营养,3天后开始取食。人工投喂水蚤和幼螺等饵料效果较好。幼蛭生长迅速,经一个月饲养后,即可转入大池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