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利用不当,也会导致疾病,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比较多见的是草木樨病和膨胀病。生产上要注意搞好预防,发现家畜患病后,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一、草木樨病
饲喂草木樨过量,可致草木樨病。草木樨是一种优质牧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多。但草木樨内含有2种有毒物质——香豆素、双香豆素,白花草木樨香豆素含量为干物质的0.84-1.22%,黄花草木樨为1.05-1.40%,发霉的草木樨双香豆素含量有所增加。这两种毒素的主要危害是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肝脏凝血酶的形成,造成内脏器官出血,若出现外伤,则会流血不止。
治疗办法:⑴静脉注射维生素K3注射液,马、牛每次100-300毫克,猪、羊每次30-50毫克。⑵肌肉注射新凝灵(双乙酸氨乙酸乙二胺),马、牛每次10-20毫升,猪、羊每次2-10毫升。
预防措施:⑴舍饲利用草木樨鲜草或干草,要适当限制饲喂量;若放牧利用,可让家畜采食少量草木樨后,及时赶到其它草地上。⑵用草木樨干草喂猪时,最好先粉碎,然后用清水浸泡一昼夜,此法可除去84%的香豆素和41%的双香豆素。
二、膨胀病
反刍兽在豆科牧草(如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的草地上放牧时,若不加限制,极易出现膨胀病。豆科牧草含有大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皂素,在反刍兽瘤胃中,这些物质能形成持久性的泡沫物,阻塞贲门,使嗳气受阻,瘤胃压力迅速增大,血液循环和呼吸出现障碍。常常在采食后15分钟就出现症状,病畜腹部膨胀,疼痛不安,急起急卧,严重者会迅速死亡。
治疗办法:⑴发现家畜采食豆科牧草后腹部膨胀,应立即插入胃导管放气,或使用16-18号封闭针头穿刺瘤胃放气,此法仅能部分地缓解症状。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消沫剂消除泡沫,促进气体排除。可灌服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250毫升;灌服或瘤胃注射松节油30-60毫升;鱼石脂10-15克,松节油20-30毫升,酒精30-40毫升,混合后灌服。
预防措施:⑴幼嫩的豆科牧草,应晒干后拌普通干草饲喂家畜,在豆科牧草的草地上放牧,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⑵尽量不要到潮湿、含有雨水或露水的豆科牧草地上放牧。
(来源:《农村大众》2007年10月31日作者: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