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虾先养水,其实养殖水蛭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养水必养底,好水要有好底,好底也需要好的水做通道,水不好底也难好,水与底相辅相成的。
正常养殖水体有三层:水、水泥混合层[由水、残饵、残骸、粪便及泥土等组成的水与泥混合层,这就是所谓的底]及泥土,但当饲养管理不善时会出现第四层“聚毒层”,即通俗所说的水分层。
水蛭生活在底之上,底是水蛭的核心生活区。底在好氧条件时可彻底分解[生物降解]为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这就是养底。有机物在溶解氧偏低时会发生厌氧生物降解,导致不完全分解,从而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水蛭,引发水蛭的各类疾病,同时致使水环境恶化,不利于水蛭生长。
造成底质变坏的原因:
在目前高密度、高投饵量、低透明度养殖模式下,缺氧是造成底恶变的根本的原因。
造成底缺氧的原因:
1、通道长[水过深]、细[水的粘性大]或被阻断[水分层],空气中的氧气和表层产生的氧气都要经过水体的扩散作用才能到底达底;
2、主要来源被阻[藻类老化]或被切断[倒藻],所以这种情况需使用一些旺草的产品[如【蛭草安】等];
3、有机物富集过多;
4、生物总量偏大。
科学氧底方法
合理安置增氧机,以促进更好的改底:增氧机不仅能增氧,促进水体对流,通过搅动以保证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更好地溶于水体供藻类利用,起到保水稳水;同时在有中间排污的高位池,还能起到集中排污的作用。
安装水车增氧机时应该考虑让水流通过池塘的各个角落,尽可能将污物带到中间排污口排出。
有效促进排污的增氧机排列方法是:将增氧机与池壁形成约40°角,沿池壁安装,所造成的水流能将角落的污物一起带走,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