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秋季母猪养殖管理

时间 : 04-22 投稿人 : 笑南 点击 :

秋季母猪养殖管理 | 动物饲养方法

1.妊娠期管理

饲喂方式

饲喂时要精料、粗料、青料合理搭配。精饲料、粗饲料要加工粉碎,以利于猪消化吸收。饲料营养要全面、适口性好。不管是采用生料湿喂,还是把混合料与切碎的青饲料拌匀后让猪自由采食,调制饲料的水分不宜过多。喂干料的猪,要供应足够的饮水,秋季饮水量为干饲料的4倍,尤其是哺乳母猪更不能缺水,水质要清洁。

青料必须搭配40%精料,也可在饲料中加入10%糯米糠。在饲喂时,一般先喂精料,再喂青料,每天4次,每次以半小时内吃完为佳。颗粒料是全价配合粉料经颗粒饲料机压制而成的,它与粉料相比,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发病率低、采食量大、家畜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等特点。但有不少养殖户在用颗粒饲料喂猪时,仍和粉料一样,先加水拌成粥,有的甚至用开水冲料或在锅里煮熟,不仅不能体现颗粒饲料的优越性,还会使颗粒饲料的营养遭到破坏。

日常管理

为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配种分娩率,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具备一定数量、健壮的初生仔猪,保证母猪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应针对母猪在妊娠不同时期不同的生理特点进行日常管理。

生活环境 母猪比较喜好干净卫生的环境,要让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点排粪尿,每个圈舍饲3~4头,每头猪要有足够的休息空间。母猪分群饲养时,要大小分开,强弱分开,病残猪只单独饲养,以避免饲喂时争食、打架,相互咬伤等。

要勤观察 母猪是否有流产痕迹,是否有返情母猪,要及时调出,避免爬跨其它母猪,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流产;是否有外伤,及时隔离治疗;围产期母猪是否有产仔迹象;饮水器是否有水;食槽、水管、圈栏、地面、漏粪板是否有破损,要及时调圈修理;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舍内温度、湿度情况,要定期通风换气;舍内粪沟储粪及时抽粪排出等。

已配待查母猪 指配种1~3周母猪,此时是受精卵着床期和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很高,但对饲粮质量要求很高,母猪要严格控制饲喂量,饲喂不能过多,每天1.8~2.5公斤左右,摄入的能量过高,会增加胚胎的死亡,并且不宜对母猪频繁调圈,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容易产生畸形胎儿。

妊娠前期 母猪配种后22~88天,母猪维持期。此时母猪饲粮每天2~2.5公斤左右,要求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妊娠后期 母猪配种后89~107天,此时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期,母猪饲粮每天应增加至2.5~3公斤,保证出生胎儿体大健康。

围产期 母猪配种后108天至产仔,此时应每天递减饲喂量,降低胃肠道对产道的压力保证母猪顺产。

2.产后管理

妊娠母猪一般头胎泌乳力低,3~4胎时是泌乳高峰期,之后逐渐下降;后备母猪利用过早,骨骼及乳腺发育不全,也会导致产后泌乳力低下;夏秋交替环境过热或过冷使母猪消化机能发生变化,妊娠后期母猪料营养不全或喂量小导致体内能量、蛋白质不足,母猪临产时消炎不严格,发生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热等,均可导致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

初产 母猪少乳大多是因为泌乳系统发育不充分或日粮营养水平低所致,初产母猪发生少乳时可取1~2个新鲜胎衣,切碎煮熟加入母猪饲料中分2~3次喂给。

经产 母猪少乳多为继发,应以根除病因、调整日粮、多喂青绿多汁饲料为原则。可用黄花200克煎水拌料饲喂,每天1剂,连喂3~5天。

肥胖 母猪的泌乳系统实质器官被脂肪浸润影响内分泌使母猪泌乳减少,可首选激素催乳,通过皮下注射促乳素,每次每头500~1000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续3次即可。

瘦弱 母猪少乳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应先检查饲料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饲养标准要求,再检查是否患有寄生虫病等消耗性疾病,祛除病因后以滋补为原则恢复母猪体质。

应保持圈舍干燥,保证空气新鲜流通,保持卫生,防止潮湿。缺奶母猪可补喂一些豆浆、小米粥、胎衣汤、鱼汤等高营养食物,用王不留行9克,穿山甲6克,木通9克,煎水后喂服;可打缩宫素或治疗前列腺针催奶,一般打一针即可见效。

3.驱虫杀菌

夏秋交替气候潮湿,是寄生虫活跃、危害严重时期,猪寄生虫种类繁多,以疥螨、蛔虫、球虫、弓形虫及鞭虫最为常见,对猪危害较严重,常造成生猪生长发育不良或生长缓慢,应定期检查粪便和剖检监测寄生虫感染状况,可用盐水漂浮粪便检查法进行粪便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可选用阿维菌素驱虫杀菌,给母猪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母猪在配种前14天应驱虫一次;为避免仔猪因接触母猪粪便,跟母猪皮肤摩擦感染寄生虫,应在母猪分娩前14~21天驱一次虫,可使母猪产后仔猪身体不带虫;公猪在秋季也应驱虫一次;青饲料中有多种寄生虫卵(如肝片吸虫、蛔虫,其他线虫等),应洗净后再喂,如饲喂青饲料过多,最好2个月左右驱虫1次。

4.链球菌病防治

秋季气候发生变化,容易爆发猪链球菌病,应加强预防。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急性败血症型 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往往还未见任何症状就死亡,体温升至41℃~42℃,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其表现为精神委顿,腹下有紫红色斑。

脑膜炎型 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1~2天。

关节炎型 多发生于小猪,关节肿大,跛行,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促迫,心跳增速,粪便干燥,有的呈算盘子状,粪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变为两肢疼痛,病猪耳部、胸部、腹部出现紫斑。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病猪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病程为3~5个星期。

预防 引种时,首先在隔离场饲养45天,经观察检测确认无病后回本场饲养,回场后在隔离场再饲养45天。实行仔猪早期免疫技术,即3~5日龄口服4头份猪链球菌病疫苗进行首次免疫,50~60日龄肌肉注射2头份进行加强免疫,以防止免疫失败。发病后全场立即进行普查,隔离病猪,减少传播。对有脓肿,尿囊积液,后肢麻痹,瘫痪的病猪予以淘汰。

治疗 首选药物是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肌肉注射,每天3次,连用2天;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出现跛行症状者可配合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出现高热症状者应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淋巴结脓肿的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出脓汁,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上碘酊,配合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