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养殖水体的循环是如时期春秋百花争鸣还是就如楚汉,就是藻、菌相争或者上演藻、菌、虫三国演义?还是不能够脱离水体整个系统的六国大封相?看官:且看小生慢慢从头道来。
水产养殖是养鱼先养水,养水就是养藻,这个道理都懂可是怎么放得下?现在先进来,更加提出的是养殖用水是要藻菌平衡,怎么才能够做到藻菌平衡?藻菌平衡就是放菌?可否把整塘水所有的因素视为是一个统一体,藻和菌之间的关系是受到水体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富营养化的养殖污水组成和循环】
一)养殖污水的主要组成
一般养殖污水的主要组成为:鱼虾排泄物和饲料残饵。而含有较多的金属、酚、醛、苯环等化学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可能性比较少(这种污水的COD会明显高于BOD,这种污水一般不能够采用生物处理,也就是说活菌对这种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此外养殖污水还可能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
二)养殖污水的循环
养殖污水的生物循环是水中的多种多样的一群微生物(不是某一种菌)对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达到降低水体有机物浓度的过程。这些有效进行水体净化的菌群就叫EM。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向养殖水体加入微生物,也就是通过人为添加微生物来强化水体自净能力的过程。富营养化的池塘净化的后阶段,水体会通过微生物的絮凝作用会降低水体过多的微生物数量。如果微生物本身的絮凝作用不能够满足降低水体过多的微生物数量这个目的时,水体就会通过原生动物、类原生动物(裸藻等等)、纤毛虫、轮虫等的吞食作用来完成这个过程,同时也使到水体的原生动物、类原生动物的裸藻、纤毛虫大量增加。从这个角度水体不是菌、藻的是楚汉相争而是藻、菌、虫的三国演义,菌、藻、虫是一个相互补充的有机系统,菌太多自然会引起寄生虫、裸藻的繁殖加快。如果不干涉一个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底泥肥、水太浓),随着水质条件(营养、温度、pH值、溶解氧)的变化,水体中的细菌与佩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出发生一定的变化并遵循一定的演替规律:细菌→植鞭虫→动鞭虫→变形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要控制规律,就需要人为的干涉底泥肥、水太浓,不让水体发生从菌到虫、到裸藻的过程。
【二、养殖污水生物净化过程和水体自身理化因素的关系】
养殖污水生物净化过程分类:
根据微生物对水体有机物分解、无机物转化过程中对水体的溶解氧的依赖性分为需氧过程和厌氧过程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代谢物对水体的其他生物(比如藻、虾)都有不同的影响。
(一)需氧生物净化
需氧生物净化好氧微生物净化过程是在水中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好氧菌)对水体中的饲料残饵和鱼虾排泄物进行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有机物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的无机代谢物。
(二)厌氧生物净化
厌氧生物净化是厌氧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对养殖水体水中的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也称厌氧硝化或厌氧发酵。
【三、蛋白质的代谢物和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第一步:蛋白质的氨化
2、水体的氮循环基本过程:
3、硝化作用
4、亚硝酸盐的形成
5、硝化过程需要的条件
6;影响硝化过程的因素
二)反硝化过程
1;反硝化作用
2;反硝化过程需要的条件
3;影响反硝化过程的条件
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物和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如果底泥、水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溶解氧低时,都会引起丝状细菌大量繁殖而造成污泥结构极度松散,底泥因浮力增加而上浮,引起微生物的代谢效率下降,这时候容易出现水质恶化。所以:是否可以无限大的放糖蜜?应该思考一下。
五:脂肪代谢代谢物和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三、总结】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应该看到
一):所以为什么经常说:冬、阴雨天需要重点注意亚硝酸盐,大热天注意氨氮?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影响因素导致的。
二)微生物不单只会通过代谢为藻提供营养促进藻的繁殖,在不利的池塘理化条件下,活菌的代谢物也会干扰藻的生长、干扰养殖品种的正常生理。
三);微生物代谢想要达到促进藻的繁殖的目的,前体条件是:养殖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和合适水温等等其他条件。
四)溶解氧等等水体理化因素是可以直接干扰到菌、藻的生理,池塘的耗氧量的速度才是、决定能否藻、菌平衡的关键点,所以不能够脱离池塘条件谈菌藻平衡。
想有一个好的养殖水体:降低池塘的耗氧量是最重要的手段,投入活菌必须在溶解氧补充速度高于池塘耗氧量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会带来更加大的负面影响
五)富营养化的池塘的维护重点是:降低水体、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否则,水体平衡是无从谈起。
作者:广州市胜维饲料有限公司施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