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 : 05-03 投稿人 : 华容 点击 :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1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is)。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

【病原】多子小瓜虫隶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

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图1、图2)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乳白色。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口纤毛呈“6”形。围口纤毛从左向旋入胞咽。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小核球状,紧贴于大核之上。胞质内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1、成虫期模式图(仿倪达书等)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2、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幼虫期:幼虫(图3)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前段尖,后端圆钝。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体前方有1个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个反光体。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在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形。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3、小瓜虫幼虫期(仿倪达书等)

包囊期:脱离宿主的虫体在2-8h内形成硬质包囊。包囊形成后,虫体在包囊内不停转动,马蹄形的大核逐渐变为圆形或卵形,小核可见,包囊内虫体胞口逐渐消失。2-3h后,虫体开始分裂,经9-10次分裂后就不再分裂。

【生活史】多小瓜虫生活史(图4)为:①掠食体钻入鱼类皮肤后被寄主组织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体发育成直径约1mm的滋养体,并在鱼类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缩泡的滋养体离开寄主自由游动,并沉降到池底后自身分泌一种凝胶状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内形成并开始以横裂的方式繁殖,最后产生近1024个,长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体(掠食体只含有1个伸缩泡);⑨包囊壁破裂释放掠食体,掠食体在1d内入侵鱼类皮肤,第二天仍没有成功钻入鱼类皮肤的掠食体将死亡。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4、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仿Heinz,2008)

【病症】虫体寄生于体表(图5、图6)、鳃丝(图8)及鳍等部位。寄生于鱼的皮肤、鳍、头、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色包囊,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图5),故称为“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图6、图7),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钝,漂游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图9),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将成批死亡。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5.叉尾鮰体表寄生小瓜虫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6.患小瓜虫病的叉尾鮰体表布满小白点、黏液,体色发黑(齐同俊)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7.患小瓜虫病的黄颡鱼(齐同俊)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8.淡水白鲳鳃丝上寄生的小瓜虫(齐同俊)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图9.患小瓜虫病的叉尾鮰苗种池虫集群(齐同俊)

▲患小瓜虫病的黄颡鱼游边(来源网络)

【流行与危害】小瓜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对无磷及鳞片不发达的鱼类感染尤为严重。

小瓜虫病受温度的影响。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但水温5~7℃或27~28℃时部分鱼类也能感染。幼虫的侵袭能力与水温也有直接的关系,水温为15~25℃时侵袭能力最强,其余水温条件下侵袭能力低下;水温高于30℃时,多子小瓜虫虫体会停止发育。此病多在9-11月、3-6月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饵料、水质清瘦及鱼体受伤、抵抗力低的情况下易流行,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

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宿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此病。水温为25℃时多子小瓜虫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需3-6天,15℃时需要10天,而在10℃时则需要30天以上。另外,多子小瓜虫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择性,是分布最广的淡水鱼类寄生虫之一,它遍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从欧洲大陆向北延伸至北极圈,是一种世界性鱼病。

【防治方法】目前尚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的特效药,所以此病的防治关键点为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及增强鱼类免疫抗病力。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2、提高养殖水体水温。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通过提高水温可阻断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中某一环节,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3、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对有棘鱼类(如黄颡鱼等)苗种实施转塘、并塘等越冬准备时,拉网操作应避开阴雨低温天气,应在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进行捕捞运输操作,且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有棘鱼类产生损伤。

4、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同时每隔15-20天口服“穿梅三黄散+新肝宝+酶合电解多维”3-5天以提高鱼类的免疫抗病力。

5、培肥水质。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虫病易多发,因此在小瓜虫流行季节应适当使用“氨基酸肥水膏”或“光粼粼”等培肥水质。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以降低小瓜虫感染机率。

小瓜虫病治疗方法研究概况

小瓜虫病发生前期不容易被发现,在临床上观察到小白点的时候已经是中度或重度感染。多子小瓜虫特殊的生活史和形态结构,造就了其对外界环境极强的抵抗力,尤其是滋养体阶段,一般药物很难渗透到寄生部位。曾被广泛用作防治小瓜虫的特效药硝酸亚汞或醋酸亚汞,但因药物毒性强、严重污染环境、涉及“三致”问题,目前已经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

1、硫酸铜或饱和食盐水。硫酸铜0.5mg/L全池泼洒,食盐7-20g/L全池泼洒。硫酸铜或食盐只能刺激小瓜虫脱落,并不能杀死虫体。有时会加速滋养体的脱落,在池底形成包囊而产生大量的纤毛幼虫,从而引起鱼类大量感染。

2、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国外采用福尔马林(15-25ml/L)或高锰酸钾(2-5ml/L)治疗小瓜虫病。

3、环烷酸铜。黄江峰等(2015)研究表明0.1-0.2mg/L环烷酸铜对小瓜虫幼虫及成虫都有较强杀灭作用,0.4-0.8mg/L环烷酸铜能控制小瓜虫包囊分裂。

4、辣椒和生姜。将辣椒粉和生姜加水煮沸30分钟,连汁带渣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4天,一次用量分别为0.8-1.2g和1.5-2.2g。

5、大黄、黄芩。鉏超等(2010)研究表明1g/L的大黄、黄芩对杀灭小瓜虫成虫、包囊和幼虫效果显著。

6、青蒿末。青蒿末拌饵对控制小瓜虫病有较好的效果,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0.3-0.4g,每天1次,连用5-7天。徐先栋等(2012)研究表明0.5g/L以上浓度的青蒿末水提液对感染性幼虫的致死率为100%,浓度达5g/L时可完全杀灭小瓜虫成虫和包囊。

建议防治方法

1、幼虫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故用药最好在凌晨前进行,以便杀灭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幼虫。

2、建议防治措施:连续2-3天全池泼洒“辣椒+生姜”,每天1次;第3或第4天全池泼洒“鳜鱼康”1次;同时口服“青蒿末”5-7天。

相关文章

  • 罗非鱼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罗非鱼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罗非鱼溃烂病(溃疡症)此病由细菌引起,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发病早期,在鱼头部、躯干和鳍条等处有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病灶,病灶周围鳞片松动,并有部分脱落,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逐渐溃烂,严重时可烂及骨骼。肝呈褐色,胆囊肿大呈墨绿色。这种病是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和越冬期间,由于放养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饲养管理不好所致。...

    1441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淡水鱼病 淡水鱼养殖病害
  • 生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生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生鱼的养殖是一个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与野生自然环境下相差很大,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鱼种感染各种各样疾病的可能。一旦发病,很容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取治疗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结果也未必理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生鱼养殖过程的病害防治,应注重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鱼的发病,是鱼体、病原体、环境三者...

    862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市面上维生素C产品那么多,水产养殖户怎么分辨
    市面上维生素C产品那么多,水产养殖户怎么分辨

    分辨VC质量优劣的小技巧作者: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服务部 简剑烽...

    2056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渔药 水产养殖用药 水产养殖药物
  • 甲鱼养殖病害防治的体内施药方法与技术
    甲鱼养殖病害防治的体内施药方法与技术

    鳖病施药的常用方式主要有体外施药和体内施药两种。体外施药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药物局部作用的功效,直接杀死鳖体表和水中的病原体;体内施药主要是利用鳖体内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吸收作用,杀死鳖各内脏器官内的病原体。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体内施药技术。1.口服法口服法可将片剂或粉剂药物拌入饵料中直接投喂。对重病的、已不摄食的种鳖和亲鳖应...

    1066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大黄鱼淀粉卵甲藻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黄鱼淀粉卵甲藻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为眼点淀粉卵甲藻,又叫眼点淀粉卵鞭虫。虫体梨形或球形,多寄生于病鱼体表或鳃丝上,能刺激表皮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天鹅绒似的白斑。取白斑以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虫体内有许多染成蓝色的淀粉颗粒。病鱼鳃呈灰白色,贫血,厌食,体色变黑,消瘦,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在水中窜游,以身体磨擦网片,造成鳞片大面积松散脱落,体...

    2166 水产病害 海水鱼病 水海养殖病害 海水鱼养殖病害
  • 畜禽用药五误区
    畜禽用药五误区

    在基层兽医临床中,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畜禽疾病的正确诊治,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等不良后果。现分析如下:1、见病抗菌兽医临床上滥用抗菌素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论何种疾病都离不开抗菌素,实际上有许多疾病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如消化不良、中暑、中毒等,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造成肠道菌群失调。2、见热就退...

    115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淡水鱼池塘施肥要防止三毛金藻毒害
    淡水鱼池塘施肥要防止三毛金藻毒害

    池塘中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毒素,可造成鱼中毒死亡。其中以鲢鱼、鳙鱼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等。三毛金藻中毒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病因 三毛金藻的活体分泌毒素,但这些毒素不能直接毒死鱼类,一旦毒素被水中的钙和镁等二价阳离子激活后,不仅能毒死鱼类,而且对用鳃呼吸的水...

    494 养殖病害 水产病害 水产综合病害 水产养殖病害
  •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盐酸克仑特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2000年二部P605。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沙丁胺醇:药典2000年二部P316。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3、硫酸沙丁胺醇:药典2000年二部P870。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4、莱克多巴胺:一种β兴奋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

    231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牛瘤胃臌气的原因,牛瘤胃臌气怎么治疗?
    牛瘤胃臌气的原因,牛瘤胃臌气怎么治疗?

    瘤胃臌气是牛常见疾病之一,引起该病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食用草料所致,二是疾病引起。但在现实生活中,牛瘤胃臌气多是由于牛吃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料而引起的。牛瘤胃臌气的治疗可用穿刺或洗胃来达到治愈目的,另外注意对牛饲料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一、牛瘤胃臌气的原因1、饲料因素。当牛吃了大量含有水分的枯草、高含量豆科植物、容易发酵的...

    2894 养殖技术 养殖教学 动物养殖饲料
  • 肉鸡软脖子病有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好?
    肉鸡软脖子病有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好?

    肉鸡软脖子病明显的症状就是病鸡脖子瘫软,这个很容易观察到,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就可以判断。治疗肉鸡软脖子病可用健肾宝配合液体金维他,重点保护鸡的肝脏,恢复期肝脏正常机能,注意不要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肉鸡软脖子病有什么症状?1、临床症状长势良好的鸡群中突然出现软脖现象,主要表现为脖子瘫软,排白绿相间或黄白相间的粪便。发...

    2375 动物养殖饲料 养殖疾病防控 养殖病害
  • 重视家禽预防性用药
    重视家禽预防性用药

    控制家禽疾病需要采取多项综合措施,预防性用药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针对目前的生产实践,笔者强调如下预防性用药方案,供参考。第一次用药我们称雏鸡开口用药为第一次用药。雏鸡进舍后应尽快饮上2%~5%的葡萄糖水,以减少早期死亡。葡萄糖水不需长时间饮用,一般2~3小时饮一次即可。饮完后应适当补充电解多维,投喂抗生素,但不宜用毒...

    166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林蛙用作药材的采收与加工技术介绍
    林蛙用作药材的采收与加工技术介绍

    1.采收幼蛙生长4年后即可捕获。捕捉季节以9-10月份为好,此时肉肥油多,药用价值高。捕捉方法很多。1)灯光诱捕法:在夜间悬挂一盏灯,下面放一麻袋,蛙可自动跳入麻袋中,清晨收回。2)网捞法。3)瓮捕法:将竹篾或柳条编制的瓮放在流水较急的水口,蛙顺水流入瓮内。10月下旬以后,蛙入水中或洞穴中基本安定下来,也可寻穴捕捉。2...

    2895 牛蛙 淡水养殖 牛蛙养殖 牛蛙养殖技术 牛蛙养殖方法
  •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临床症状如果对鸡使用磺胺类药物的量过大,连续用药时间过长(7天以上)都能引起急性严重中毒,雏鸡表现尤其明显。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全身虚弱,食欲锐减或废绝,呼吸急促,冠髯青紫,可视黏膜黄疸,贫血,翅下有皮疹,粪便呈酱油色,有时呈灰白色,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出现软壳蛋,部分鸡死亡。剖检变化最常见的病变是皮肤、肌肉和内脏...

    216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鱼病防治六种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六种常用给药方法

    鱼病防治中,应根据鱼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感染的情况、病程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节约成本开支,增产稳产,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目的。下面介绍六种鱼病防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一、遍洒法此法能彻底杀灭病原体,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药液遍洒全鱼池,让鱼池水达到一定的浓度,以杀灭鱼池中及鱼体...

    199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使用鱼药有讲究
    使用鱼药有讲究

    根据鱼病特点和药物特性,一般可选择全池泼洒、拌饵内服、挂袋、药浴等方法使用鱼药,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泼洒:一是药物的溶解。溶解药物的容器最好是陶器或木器,不要用金属容器,以防药物与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药性或产生毒害物质。容器中先放水后放药,药物要充分溶解,有药渣时要用60目纱布过滤,避免鱼误食中毒。用药前应先投...

    153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Cann't connect to DB!